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耳鸣的病因及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16  浏览次数:780次

      作者:宋爱霞  作者单位:河南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耳鼻咽喉科

      【摘要】 目的:探讨耳鸣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耳鸣患者在临床进行诊断治疗,并进行相关的测试和细查分析。结论:耳鸣的治愈率与治疗方法,药物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 耳鸣 病因分析 防治

      资料与方法

      2003年4月~2007年11月就诊主诉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共80例。男54例,女26例,发病年龄16~75岁。40岁以下12例,40~52岁40例,52~75岁28例,脑力劳动者40例,体力劳动者24例,与情绪有关16例,其中与嗓音因素有关16例,病理因素36例,药物中毒10例,突发性耳聋18例。

      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和前庭学检查、内听道与小脑脑桥角的影像学检查。耳鸣病史应包括其病程、部位、性质和程度,以及与周围环境、饮食与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既往用药史等。耳鸣声的频率和响度,可用扫频听力计上的纯音、窄带或宽带噪声进行测试,或者用响度平衡实验测定。影像学检查可了解内听道有无占位性病变。

      病因的治疗:首先努力寻找治疗原发病因血压以及继发症状,来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的原则要根据耳鸣的分类以及相关的检查结果来治疗。

      习服疗法:由Jastreboff和Haiell(1993)提出的,原理是部分耳鸣的原发部位在听觉中枢,通过习服疗法使中枢系统对耳鸣的敏感度下降乃致消失。习服治疗是一种治疗耳鸣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习服治疗器的使用不易普及,因此,对于伴有听力下降的耳鸣,可使用助听器或音乐掩蔽进行治疗。在周围环境较为安静时,助听器和微音播放器就能起到适当的放大背景噪声的习服治疗作用。增加听系统的过滤功能及中枢抑制力,扩大外界声音,放松对耳鸣的警戒,打破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关联及恶性循环链,以此减轻或消除耳鸣的症状。不全掩蔽:经电测听后进行耳鸣匹配。选窄带噪声掩蔽治疗,1次日,30分钟次,具体方法:1000~4000Hz选择一个耳鸣的主频率,根据此主频率的情况,选用大于听阈10~20分贝的掩蔽声强度进行匹配,根据听力仪的设置使用最小有效掩蔽级。在治疗过程中,如耳鸣频率或强度出现变化,随时进行匹配的调整。

      心理咨询和自我心理调适:患者常怕耳鸣预示着将要发生耳聋、痴呆、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有一种恐惧感,对此,医生除为患者进行精心检查外,还有耐心、细致解释,使患者没有精神负担,消除心理上的恐惧。

      微波治疗:微波可以调节血管功能,缓解深层血管痉挛,使小血管、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从而可以改变内耳血液循环,纠正内耳缺氧状况。小剂量短时间的微波辐射,可以加速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并恢复其传导功能。对34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有效率可达到54%~72%。使用时要注意调整好微波的频率及功率,否则会对内耳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

      药物治疗:所有用来缓解突发性耳聋的药物均可试用于耳鸣的治疗。常用来治疗和缓解耳鸣的药物有抗血管扩张、抗心律失常、抗抑郁、精神安定、镇静剂、神经营养药、钙离子拮抗剂等。

      结 果

      从80例患者分类,对症治疗结果是: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有60%患者感到耳鸣有改善,其中35%几乎感觉不到耳鸣,经过12个月的治疗,改善率75%,40%的耳鸣几乎完全消失。经过24个月的治疗,有85%的患者有改善,50%痊愈。经过36个月的治疗,有92%有改善,68%耳鸣痊愈。

      讨 论

      耳鸣的病因极其复杂,涉及到诸多学科,包括发病机制、定位、定性、定量,诊断治疗方法的问题须由耳科、内科、外科、精神病科等人员通力合作来解决。治疗上应多样化,持之以恒的坚持治疗比短期治疗有效率得到提高。可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通过对80例患者跟踪调查及临床治疗,发现耳鸣造成患者紧张者占55%,影响日常生活者占45%,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其中知识分子和脑力劳动者占60%,左侧耳鸣发生率高于右侧耳鸣。现在耳鸣的发生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耳鸣占临床患者有所增加,且对耳鸣困扰的程度和心理负担较重,可能是病程较短,对耳鸣缺乏了解加上耳鸣容易干扰注意力集中,对工作、学习影响较大。因此治疗的重点是防患种种社会和环境因素使耳鸣产生,并研究他们的原因,发展规律以及耳鸣如何引起其他伴随病症。

      在了解耳鸣病因之后,就可以有效的进行预防和治疗,要让患者保持充足休息,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避免过于劳累、紧张,避免暴露于强声或噪声中,尽量让耳鸣患者避免摄入一些刺激性的物质如咖啡、茶、可乐、烟、酒;经常作一些缓慢、温和的体育运动,对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耳鸣有很大好处。一旦出现耳鸣要及时检查、治疗,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孔维佳.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98.

      2 田勇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10,354,355.

      3 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研究生规划教材),243-248.

      4 曹永茂,银力,龙墨.耳鸣掩蔽法治疗条件的测定.听力学及语言疾病杂志,2008,3143.

      5 于祖望.中医对耳鸣的认识及处理.中医医刊,1984,19(6).

      6 张广如,朱春晓,方舟群,等.颈上神经节封闭治疗耳鸣50耳疗效观察.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0,14209.

      7 施建蓉,胡寿铭.耳鸣研究进展.中华耳鼻咽喉杂志,1999,34125.

      8 姜泗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8-33.

      9 王忠植,张子柏.耳鼻咽喉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314-315.

    ↑上一篇: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 识别
    ↓下一篇:舌根平面阻塞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指标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