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鼻翼多形性腺瘤一例

    发表时间:2012-03-29  浏览次数:681次

      宋阳 石林 王志强 杜翠萍  作者单位: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鼻翼多形性腺瘤

      患者女,24岁,因发现左鼻翼肿物3年,于2009年12月9日入院。3年来肿物生长缓慢,无局部疼痛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各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鼻翼局限性隆起,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中等硬度,无溃疡,无出血及色素沉着,无压痛(图1)。左鼻前庭、鼻腔及鼻窦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左鼻翼肿物考虑皮脂腺囊肿可能性大。于局麻下行左鼻翼肿物切除术,术中距左侧前鼻孔上缘偏内侧做平行切口,给予眼科小弯剪沿肿物被膜行锐性分离,上部与皮肤软组织分开,底面与大翼软骨分离,予以摘除。肿瘤包膜完整,淡黄色,卵圆形,大小约1.0 cm×0.8 cm×0.9 cm,结节状,表面光滑,中等硬度,剖开后见内部呈均质状改变。病理检查:肿瘤由上皮和间叶成分混合组成,境界清楚。内层为柱状或立方形腺上皮,外层为立方状或梭形的肌上皮细胞,还可见少量软骨样组织。肌上皮细胞和黏液软骨样组织之间可相互移行。病理诊断:鼻翼多形性腺瘤(图2)。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讨论

      多形性腺瘤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生物组织结构形成的肿瘤,含有肿瘤上皮组织与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它属于唾液腺的上皮性肿瘤,多见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口腔小唾液腺[1],发生于鼻腔则较少见,有位于鼻中隔[2-4]及鼻尖部、鼻前庭区[5-6]的相关报道,但发生于鼻翼者则极少见,目前尚未发现此类报道。一般来说此类肿瘤多见包膜,生长缓慢,但若受外来刺激(外伤、手术、活检、理疗等),肿瘤将迅速生长,突破包膜,并向周围蔓延,甚至转化为恶性。故凡疑为多形性腺瘤者,多主张一次彻底切除后送病理检查。

      本病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径路视肿瘤部位、大小而定,对肿瘤小、界清者以鼻腔径路局麻手术为宜[2]。术后复发率在25%~40%,且复发多在术后3~9年[5],故应嘱患者定期随诊观察。本例摘除肿瘤时,考虑到了患者的美容需求,采用经前鼻孔缘进路,术后行前鼻孔填塞,既起到压迫止血作用,又可防止瘢痕挛缩,有利于维持鼻翼的正常形态。

      【参考文献】

      [1] 徐纪为,郑仲华,王培基.鼻腔多形性腺瘤(附10 例报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7,22(6):353-354.

      [2] 鲍学礼,孔旭辉.鼻中隔混合瘤10例分析.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0,6(2):120-121.

      [3] 林忠豪,陈缪安,詹小燕.鼻腔涎腺混合瘤1例.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2):77.

      [4] Acevedo JL,Nolan J,Markwell JK,et al.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nasal cavity:a case report.Ear Nose Throat J,2010,89(5):224-226.

      [5] 罗曙蓉.鼻尖部混合瘤1例.成都医药,1998,24(4):250.

      [6] Baek BJ,Lee JY,Bae CH,et al.Clinical photographs.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nasal vestibule.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9,141(4):535-536.

    ↑上一篇:上消化道及喉咽部异物的内镜治疗
    ↓下一篇:耳廓假性囊肿的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