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80例

    发表时间:2012-04-19  浏览次数:723次

      作者:金有忠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云南楚雄 675000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 鼻内镜 矫正术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或呈不规则的偏曲,并引发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流血、头痛等。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鼻科常见手术,传统方法对高位及后段偏曲矫正不理想,特别是明显偏曲伴成嵴者难度较大,容易引起鼻中隔粘膜破裂甚至鼻中隔穿孔。鼻内镜技术给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式。2002年至2005年笔者对80例此类患者在鼻内镜下施行矫正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21~61岁。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及鼻窦CT扫描,其中“C”型偏曲57例(偏左31、偏右26例),“S”型偏曲11例,嵴状或棘状突起5例,高位偏曲伴低位嵴状突起7例。80例中压迫下鼻甲21例,压迫中鼻甲14例;伴鼻窦炎51例,伴鼻息肉38例,下鼻甲病变29例,变应性鼻炎21例,上颌窦囊肿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涕、鼻出血及头痛等,16例同时伴有嗅觉散失。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取平卧位,静脉强化麻醉,鼻内镜直视下1%丁卡因肾上腺素混合液棉片填塞双侧鼻腔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液作鼻中隔双侧粘膜下多点注射局部麻醉,对明显突起之棘(或嵴)处周围加大注射量使粘(骨)膜明显隆起,并与软骨(或骨)分离,于鼻中隔明显偏向的一侧作皮肤粘膜交界处垂直切口至鼻底,暴露白色软件后,用小纱条压迫止血并作支撑,将鼻内镜置于粘骨膜与软骨之间钝性剥离切口侧粘软骨膜,上至鼻顶,下至鼻底,向后达明显偏曲部或犁骨后缘,确保粘膜尽量完整,将鼻中隔软骨板自后缘与筛、犁骨接合处分离,或于软骨明显偏内处垂直切开软骨,钝性剥离切口对侧粘骨膜,近犁骨后缘,切除偏曲之筛骨垂直板或犁骨,对鼻中隔棘(或嵴)处须经减张后仔细剥离粘骨膜,再行切除,最后凿除部分上颌骨鼻突,手术过程均不用中隔撑开器。粘膜腔内用庆大霉素液8万u+上述麻醉药3~4mL冲洗,检查无碎骨及小纱条残留,复原粘膜,从鼻腔两侧观察,鼻中隔偏曲矫正满意后,用0号丝线缝合切口2针。对有鼻窦炎、鼻息肉、鼻甲肥大或上颌窦囊肿者均同期手术处理,双侧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术后48h取除。患者回病房后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止血剂5~8d(根据病情调整)预防鼻腔感染。出院后检查、清理鼻腔4~6个月,第一月每周1次,第二、三月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

      2 结果

      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后均取得满意的鼻腔通气,76例嗅觉恢复正常,4例(术前检查嗅觉散失)未恢复或部分恢复,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及鞍鼻发生,鼻腔分泌物明显减少,鼻出血及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伴鼻窦炎鼻息肉者随访均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3.1 鼻中隔偏曲与鼻腔疾病关系密切,它妨碍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主要表现为鼻阻、鼻腔分泌物多、头痛、头晕、嗅觉障碍、鼻出血等,是鼻窦炎发生和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也是引起频发、难治性鼻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鼻中隔偏曲在诊断上并无困难,尤其在鼻内镜下检查使诊断更为准确,结合CT检查结果,对偏曲是否影响鼻腔生理功能和其他鼻腔手术,均能较好的评估,为是否需要手术和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提供可靠依据[1]。

      3.2 该手术方式与传统利用额镜反光照明相比,优势在于:①由于手术是在鼻内镜直视下进行,鼻中隔粘膜切口可随意取左右其中之一侧,即明显偏向的或有棘(嵴)状突起的一侧,而传统方式只能取左侧切口。②传统手术由于受到照明度的限制,一般只能看到鼻中隔的前1/3处,鼻中隔后段及明显偏曲时偏向的一侧中后段均不能看到,手术操作只能凭术者手的感觉,同时鼻中隔下部粘膜剥离情况由于出血而看不清,容易破裂,而鼻内镜下可直视软骨与软骨膜、骨与骨膜分离的过程,特别是粘连明显时可以用皮刀或粘膜刀作锐性分离,在明显凹陷或棘(嵴)处可使粘膜完整,即使粘膜有破裂也不会导致粘膜缺损,待取除骨质后粘膜仍可平整贴附于对侧粘膜上而不致鼻中隔穿孔。③鼻内镜直视下可随意将鼻中隔软骨板减张或塑型,保留软骨板避免了术后鼻中隔随呼吸煽动、鼻梁塌陷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手术中将软骨板整体与筛犁骨分离的同时对侧骨膜与筛犁骨也随之分离,可以避免切开软骨致对侧粘膜损伤的发生。

      3.3 鼻内镜直视下行鼻中隔矫正的同时可周期行鼻腔其他病变的处理,如鼻窦炎、鼻息肉、鼻甲肥大等,避免了患者多次手术以及鼻腔填塞的痛苦,缩短术后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该手术方式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手术中出血多时影响操作须停下来止血,术中一些步骤需要2人配合完成,要求操作者具有一定的鼻内镜操作技巧,对初学者相对较困难。

      【参考文献】

      [1]叶建国.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成形术51例[J].重庆医学,2005,34(2)∶317

    ↑上一篇:喉罩全麻通气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附30例报告)
    ↓下一篇:上消化道及喉咽部异物的内镜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