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耳源性破伤风1例

    发表时间:2012-04-11  浏览次数:715次

      作者:姚会武  作者单位:071001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医院耳鼻喉科

      【关键词】 破伤风,耳源性;早期诊断

      患儿,女,8岁,主因左耳流脓1年余,发热伴阵发性抽搐2天入院。入院前2天,患儿突然发热(39.5℃),随后出现阵发性的抽搐及惊哭,剧烈时有角弓反张,且有张口受限及吞咽不便,颈部僵硬,但无呕吐,无外伤史,经询问家长经常用不清洁棉签沾耳。查体:T39.5℃,P158次.min,R34次.min。发育、营养中等,神志清醒,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张口受限,咬肌僵硬,上下门齿1cm。双侧瞳孔等大,颈项强直,发作时呈角弓反张。心肺未见异常,腹壁轻度紧张,体表无伤口及疤痕,四肢无强直,腱反射亢进,余(-)。专科检查:左外耳道充满了淡红色的脓性分泌物,味臭,外耳道后上壁近鼓膜处有肉芽组织,鼓膜后上部边缘性穿孔。乳突部无红肿,压痛(-),鼻部未见异常,咽喉因牙关紧闭而无法检查。实验室检查:RBC3.6×1012 .L,Hb110g.L,WBC3.5×10 9 .L,N0.94,L0.06,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乳突拍片未见骨质破坏。诊断:耳源性破伤风。入院后立即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5万U,并用鲁米那和冬眠灵交替肌注,双氧水洗耳后新霉素滴耳剂滴耳,静点先锋V3.0g,3天后抽搐减少,8天后张口增大,可进半流质软食,颈部变软,肢体强直消失,能起床行走,15天后痊愈出院。

      讨 论 此患儿体表无伤口,如果对耳源性破伤风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掌握破伤风的早期症状有助于及时诊断、改善预后。常见的早期症状有:下颌微感紧张,咀嚼时稍有困难,后背、四肢疼痛,在破伤风典型症状出现之前,应与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脑膜炎、急腹症、手足搐搦和肌肉风湿病等鉴别。耳源性破伤风可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耳外伤、导物及污物塞耳等,常见于儿童。治疗方面全身治疗与非耳源性者相同 [1] 。在破伤风症状发作期,尽可能避免手术。中耳病灶只需用双氧水洗涤,引流分泌物,取除异物,切开脓肿即可。痊愈后的耳部病变仍应继续积极治疗,有适应证者应立即手术,清除病灶,防止再度复发。关于预后,耳部病灶虽与颅脑接近,但因耳道及中耳软组织菲薄,血液供应丰富,四周均为骨壁,侵犯范围小,感染表浅且与空气并非完全隔绝,破伤风杆菌的繁殖条件比一般伤口差,只要早期诊断和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预后比非耳源性破伤风好,不过在发病快、治疗晚、年龄小的患者,愈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吴建武,张志勇,何柳.耳源性破伤风误诊1例.临床误诊误治,2002,15(5):394-395.

     

    ↑上一篇: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腺样体组织中CD+4、CD+8表达及CD+4/CD+8值的变化
    ↓下一篇:鼻内镜下鼻窦手术552例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