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纤溶酶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27  浏览次数:721次

      作者:马敬 作者单位:兰州军区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兰州 730050

      【摘要】 目的 探讨纤溶酶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组在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均以10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突发性聋症状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纤溶酶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有效、安全。

      【关键词】 聋,突发性; 纤溶酶;低分子右旋糖酐

      MA Jing, HE Junling, ZHOU Liuqing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Lanzhou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Lanzhou 730050, China)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fibrinogenase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hearing loss. Methods Eightyseve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patients treated by dextran40 for 10 days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patients treated by dextran40 treat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fibrinogenase serv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sult Symptom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Fibrinogenas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hearing loss.

      Key words: Sudden hearing loss; Fibrinogenase; Dextran40 突发性聋的病因及机理未明,一般认为与内耳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形成及血细胞粘集性增高有关,多采用综合治疗。2005年3月至2008年2月,我们对收治的87例单耳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在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现将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7例患者中男56例,女31例,18~78岁,平均44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颁布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2005年,济南)[1]。听力曲线为平坦型,平均听阈≥80dB,伴眩晕者36例。排除既往有活动性肺结核、慢性肾功不全、消化性溃疡、出血倾向者。发病至就诊时间1~18d,平均6d。

      1.2 治疗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44例,应用6%低分之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丁12mg,3次/d 共10d,按1mg·kg-1·d-1口服泼尼松3d后改为0.5mg·kg-1·d-1,口服3d后停药。

      治疗组:43例,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于右旋糖酐注射液中加入纤溶酶200U。

      1.3 疗效判断 参照2005年济南会议颁布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1]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构成及治疗前听力水平及发病至就诊时间、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纤溶酶组vs对照组P>0.05表 2 对照组、纤溶酶组治疗前后总有效比较(n,%)

      3 讨 论

      全聋型突发性耳聋因其听力损失重,患者心理负担重,预后差而成为临床处理的难点。既往采用糖皮质激素、扩血管、抗病毒、高压氧、神经营养、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我们受Ullrch等[2]的启发,他们应用免疫吸附疗法纤维蛋白原治疗突发性耳聋,我们则采用纤溶酶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耳聋,获得了良好效果。

      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血管拴塞或血栓形成,因此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是治疗该型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手段[3]。实验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的必要成分,也是影响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聚集的重要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引起全血黏度及血凝度增高或血栓形成从而削弱组织自身血液灌注[45]。

      纤溶酶是从白眉蝮蛇蛇毒中提取的一种强力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的蛋白酶,使其降解为小分子可溶性片段,容易分解和从血循环中清除,从而产生去蛋白效应;能促使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由内皮细胞释放,并增强其活性,减弱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抑制因子的活性,促使纤维蛋白溶解,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及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动性,从而改善耳蜗微循环。本组资料显示纤溶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需终止治疗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说明纤溶酶可作为治疗全聋型突发性疗效确切且安全的又一可选择和推广的药物。

      纤溶酶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耳聋应注意的问题:纤溶酶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耳聋应注意:①有出血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血压高于180/110mmHg者禁用;②纤溶酶为蛋白质制剂,皮试阳性者禁用,本组全部患者未见过敏者;③妇女月经期根据出血量增加情况可适当减少纤溶酶用量;④治疗1周后行血小板检查,血小板<80×10/L或出现血尿、皮下出血点应停药观察,本组2例患者出现血小板下降至<80×10/L,但未见血尿、皮下出血点出现;⑤药物应避光,2~10℃保存。

      【参考文献】

      [1] 〖ZK(#]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S].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325.

      [2] Ullrich H, Kleinjung T, Steffens T, et al. Improved treatment of sudden hearing loss by specific fibrinogen aphaeresis[J]. J CIin Apher, 2004, 19:7178.

      [3] 王永光,丁元萍,孙晓卫,等.突发性耳聋发病原因探讨[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4,6:375.

      [4] Suckfull M, Wimmer C, Reichel O, et al. Hypefibrinogenemia as a risk factor of sudden hearing loss[J]. Otol Neurotol, 2002, 23:309311.

      [5] 陆良钧,钟志生,于银坤,等.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突发性隆发病的关联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 22(1): 89.

    ↑上一篇:儿童鼻腔鼻窦肿瘤在内镜辅助下的诊断及手术治
    ↓下一篇:耳带状疱疹66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