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切口感染敞开引流再缝合16例

    发表时间:2011-09-28  浏览次数:564次

      作者:刘德成  作者单位:110004 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较为常见,多采取换药治疗,愈合慢,瘢痕大,笔者曾报告切口感染并发症治疗的几种方法[1],多采用的是敞开引流再缝合的治疗方法,2006年8月~2007年10月16例切口感染敞开引流再缝合,均治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切口感染敞开引流再缝合16例,不含切口积液,切口均>5cm(<5cm切口感染采用压迫包扎方法),均为腹部切口感染,引流后出脓性分泌物,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45岁,结直肠癌4例,造口旁疝绞窄1例,阑尾炎穿孔、全腹膜炎1例,肾结石4例,卵巢癌2例,子宫肌瘤2例,盆腔脓肿1例,剖宫产(经腹)1例。

      1.2 再缝合前准备-彻底敞开,充分引流 发现切口感染,剪除皮肤缝线,戴无菌手套,用手指探查切口,发现潜行的深部腔道,将其敞开,剪除所有见到的缝线,彻底敞开,清除坏死组织、脓汁、线节等异物,充分引流。每日换药,仍继续清除坏死组织、线节等异物。如手术不足2周,腹膜的缝线(或腹膜和腹直肌后鞘的缝线)不拆除,免得腹内脏器脱出,且用弹力腹带包扎固定,保护切口。

      1.3 再缝合 感染切口彻底敞开,充分引流后3~5天再缝合切口,0.25%利多卡因10ml加1滴肾上腺素(如病人血压不高),局部浸润麻醉,剪除所有见到的缝线,清除脓汁,坏死组织、无生机的组织。笔者的经验是,用止血钳钳夹可疑无生机或坏死组织,稍用力不能取下的组织是有生机的,反之是无生机的坏死组织,不要将白色的有生机筋膜、腱膜当坏死无生机的组织清除。3~5天内形成的薄层肉芽可清除,以便发现其下面的线节、坏死组织,予清除。用减张丝线(ETHICON,W2797)一层结节缝合,针距1.5cm,距切口缘约2.0cm,左手指抵住切口最深处,缝针在左手指下面穿过(注意不损伤腹内器官),不留死腔。针间加4号丝线或7号丝线结节缝合皮肤,为使皮对合整齐。1例肾结石切口感染的病人,切口内上方有3cm×5cm潜行腔,按上述方法缝合难以消灭死腔,切口内上腔内放一胶管引流(16号导尿管),切口外下另戳口引出。缝合后仍有死腔,应放引流管。病人缝合切口时,术后不足2周,切口敞开引流时,仍保留腹膜缝线(或腹膜和后鞘缝线),宜边拆线,边缝合,免得腹膜裂开,内脏脱出。

      1.4 缝合后的处理 缝合后可出院,在门诊治疗。病人正常进食,多离床活动,尽量少坐位,坐位易使腹部切口折曲,不利切口愈合。一般缝合后第2天换药,轻压切口无渗液,再对合皮肤,以后不必换药,拆线即可。如缝合后第一天渗出较多,及时换药,渗出5ml左右,弹力腹带压迫包扎即可。渗出10ml以上,切口深部放引流管(16号导尿管),固定在缝线上,每日注安尔碘(安尔碘Ⅲ型,皮肤黏膜消毒剂,无醇型)3ml,主要目的是保持引流管通畅,5~7天渗出约5ml左右,拔除引流,弹力腹带压迫包扎,消灭死腔。如引流渗出仍较多,10ml左右,延迟拔引流管,直至每日渗出5ml左右拔管。术后常规第二天换药发现有渗出或术后第三天发现切口有渗出,均按上述方法处理。本组缝合后第一天换药置管1例,第二天换药置管3例,第三天换药置管1例。一般缝合后2周拆线,置管引流者术后(缝合后)17~20天拆线,减张线间的皮肤缝线可缝合后3~5天拆除。拆线后有3例皮肤对合不好,分别有1cm×0.5cm,2cm×0.5cm,2.5cm×0.5cm创面,安尔碘消毒,盖纱布,2周后来检查切口(中间不换药),切口均结痂治愈,纱布为痂的一部分。一般缝合后不用抗生素,1例肾盂积脓引流不畅,高热39℃~40℃,另1例尿路感染(尿常规化验证实),该2例用抗生素。

      1.5 治疗结果 均治愈,随访3~6个月,切口愈合良好。

      2 讨论

      2.1 切口感染再缝合的适应证 早有报告切口感染切开引流4天可再缝合[2],笔者十几年前曾缝合过感染切口,因方法不当失败了。也有文献提到,切口感染,切开引流后创面清洁,肉芽新鲜可再缝合[3,4],这样的适应证有时难以掌握,比较窄。本文提出切口感染彻底敞开,充分引流3~5天就可再缝合,不必观察创面是否清洁,肉芽是否新鲜,适应证很宽。仅有下列情况视为再缝合禁忌:(1)切口感染形成蜂窝组织炎,往往是糖尿病病人,血糖没很好控制,切口感染处理较晚。(2)肠瘘,有肠内容渗到切口。(3)感染切口内有恶性肿瘤组织。(4)免疫功能障碍所致切口感染不愈,如艾滋病等。糖尿病的病人,注意寻找其他感染灶,予以治疗,围手术期(缝合前、后)将血糖控制11mmol/L以下[5],不视为禁忌。

      2.2 再缝合成功愈合的关键 (1)彻底敞开充分引流,一定要用手指(戴无菌手套)探查,找到敞开所有腔道,剪除所有缝线,放盐水纱布引流3~5天。(2)彻底清除所有脓汁,坏死组织,线节等异物。(3)缝合不留死腔难以消灭死腔放引流管,弹力腹带包扎,以保证不间断加压,利于消灭死腔。(4)2周以上拆线。

      总之,使创面成为有愈合能力的界面,紧密对合到一起,不分离,持续2周,切口可成功治愈。

      (1)和(2)是使创口成为有愈合能力的界面,(3)和(4)保证紧密对合持续2周。

      2.3 有关几个问题的讨论

      2.3.1 笔者强调一层缝合,一层缝合有四大优点 (1)减少缝合层间的死腔。(2)血运好。(3)如有渗液易从切口引出。(4)切口内没有线节(异物)。

      2.3.2 低蛋白和贫血不很重,不必苛求补充 切口愈合是人的本能,优先供给其所需,有的文献提到,伤口所需对全身的“池”来说是无限小,例如血红蛋白要低至正常的15%~20%,白蛋白<2.0g/L时才会影响愈合[6]。

      2.3.3 切口缝合时不用电刀,不用结扎和缝扎止血 压迫和一层缝合均能成功止血,切口内不放任何所谓促进愈合的胶、蛋白等。

      【参考文献】

      1 刘德成.切口感染并发症的治疗.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2):1729.

      2 Gottrup F, Gjede P, Lundhus F, et al. Management of severe insional abscesses following laparotomy. Arch Surg,1989, 124(6):702.

      3 吴在德.外科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60.

      4 华积德.普外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5.

      5 金鸿宾.创伤学(上卷).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8.

      6 高根五,夏志平,姚榛祥.临床普通外科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52-53.

    ↑上一篇:ASAⅡ~Ⅲ级老年性痔微创治疗的疗效观察与评价
    ↓下一篇: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内镜下硬化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