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下肢动脉闭塞症48例

    发表时间:2011-10-27  浏览次数:532次

      作者:张永杰,霍鑫,刘兵  作者单位:淄博市中心医院 (山东 淄博 255036)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2]。我院2002年5月—2009年5月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48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8例,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65岁,表现为患肢麻木、凉、皮肤苍白,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所有病例患肢ABI<0.5,术前经彩超CTA检查明确诊断。单纯的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20例,股浅动脉病变合并膝下胫、腓动脉狭窄或闭塞24例,髂动脉合并股动脉、腘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单纯的膝下动脉性闭塞1例。

      1.2 治疗

      本组24例接受血管腔内治疗,4条肢体行单纯性血管球囊扩张,20条肢体行支架植入术,支架直径分别为6、7、8 mm,植入支架最短3 cm,最长30 cm。开放手术联合腔内治疗24例,髂动脉闭塞合并股浅动脉闭塞者3例,行髂血管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而后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腘动脉以下狭窄者21例,先行狭窄部的球囊扩张,而后行股腘旁路。人工血管移植后再狭窄4例,与人工血管中段切开行导管取栓术,腘动脉吻合口狭窄处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2 结果

      全组48例患者经以上治疗后,患肢皮肤温度明显升高,颜色逐渐正常,间歇性跛行减轻,静息疼消失,ABI≥0.8。24例患者的腔内治疗中,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膝下胫、腓动脉球囊扩张者有2例失败,全部因为血管硬化严重,导丝无法通过,但通过股浅动脉支架改善了侧支循环的灌注压,患者静息疼消失,症状改善。本组术后并发大腿后侧血肿1例,加压包扎后治愈;穿刺部位血肿1例,切开缝合出血部位而止血;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时出现血肿2例,经加压治疗而愈。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常见病,是全身动脉硬化病在下肢的表现,其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患者年龄和伴随的疾病及病变特点选择整体治疗方案。比如对高龄合并心梗及脑梗病史的患者,药物治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手术方式选择至关重要。一般认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适合于主、髂动脉等大、中动脉短段狭窄、闭塞病变;较长段的动脉闭塞性病变,PTA加支架植入也取得了较好效果。PTA具有安全、有效和可重复操作的特点。股、腘动脉直径较小,故PTA手术成功率及远期通畅率较髂动脉为差,特别是股动脉上硬化斑块很大而且为偏心性,累及动脉分叉且常与髂动脉狭窄同时存在,不适于单纯的PTA。有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了股浅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单纯PTA和外科旁路效果,发现PTA比手术效果差[3]。腘动脉以下病变对于血管外科医师和介入医师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其原因为:1)小腿病变多见于脉管炎或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前者末梢动脉常为完全闭塞,后者形成的斑块因钙化较多变得更坚硬,难以扩张;2)远离心脏的动脉压力小,更容易形成血栓而造成闭塞;3)远端流出道差,一旦介入治疗失败,剩下的就是干细胞移植术,也就是意味着可能会截肢。需要注意的是:小腿病变的支架植入要非常谨慎。本院21例患者合并腘动脉以远病变,球囊扩张后再行股腘架桥术;3例髂股联合病变患者,先行髂动脉PTA加支架植入,而后行股腘架桥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人工血管术后再狭窄问题一直是困扰血管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一代又一代学者尽了不懈的努力,但最终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狭窄部位常见于人工血管与周围动脉远端吻合处,最终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而闭塞。处理方法常采取人工血管取栓或利用取通的人工血管通道作为输出道,跨过狭窄或闭塞段远端作吻合,往往手术难度大,术后效果不满意。采取人工血管取栓,联合吻合狭窄处支架置入后,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疗效尚满意。本组4例,术后2月复查,患肢血管通畅。

      【参考文献】

      [1] 汪忠镐.下肢动脉闭塞的微创治疗[J].血管外科,2008,1(8):1-3.[2] 徐龙健,施慧华,叶开创,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预测ASO术后再狭窄风险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11(4):313-316.

      [3] Kudo T, Chander FA, Ahn SS,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critical limb ischemic: a 10-year experience[J]. J Vasc Surg, 2005,41(3):423-435.

    ↑上一篇:应用腹腔镜诊治47例腹内脏器穿孔或损伤的体会
    ↓下一篇: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