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外伤性脾破裂的保脾治疗

    发表时间:2011-11-18  浏览次数:521次

      作者:刘强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普外科 (北京)

      【摘要】目的:比较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与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6年我院进行的23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和32例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患者。结果: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无输血,非手术组1例输血。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2例并发左侧胸腔积液,1例并发左下肺感染;非手术组1例出现并发脾周脓肿(P=0.298)。非手术组保脾成功率为81.3%(26/32),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成功率为100%(23/23,P=0.03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平均住院(7.9±2.1) d,非手术组平均住院(11.9±4.6) d ,P=0.045。结论:脾Ⅰ、Ⅱ级损伤适宜保脾治疗,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比非手术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关键词】 脾破裂,选择性脾动脉栓塞,非手术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elective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SSAE) with non-operative therapy of traumatic splenic rupture (TS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3 patients with TSR receiving SSAE and 32 undergoing non-operative therapy between 1992 and 2006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blood transfusion in SSAE group, and one patient was received it in the non-operative therapy group. Two patients in SSAE group had complications with left pleural effusion, and one had left pulmonary infection. One patient with non-operative therapy complicated with spleen abscess (P=0.298). The ratio of successful management in SSAE and non-operative group were 100% (23/23) and 81.3% (26/32) respectively(P=0.035). All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survival. The mean hospital days in non-operative group(11.9±4.6)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SSAE group(7.9±2.1, P=0.045). Conclusions: Splenic injuries with grade Ⅰor Ⅱ are suitable for preserving spleen management. SSAE may be more safe and effective than non-operative therapy.

      【KEY WORDS】 Splenic rupture•Selective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Non-operative management

      随着脾脏外科技术的长足进步,保脾治疗在脾外伤的处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血管介入技术的进步,为保脾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1]。我院自1992年1月—2006年6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非开腹手术治疗患者55例,23例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selective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SSAE)治疗,32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本研究就SSAE与非手术治疗在脾外伤中的应用进行比较,评价两种保脾方法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2年1月—2006年6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非开腹手术治疗患者55例。23例行SSAE,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2.8±9.2)岁。均为闭合性腹部损伤,3例合并肋骨骨折,1例合并颅脑损伤、1例合并四肢骨折,1例合并骨盆骨折。患者来院时均无休克。32例非手术治疗患者,男26例,女6例。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33.6±10.6)岁。32例患者均为闭合性腹部损伤。5例合并肋骨骨折,2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合并长骨骨折,1例合并骨盆骨折,血胸2例,肾挫伤1例,腹膜后血肿1例。入院合并低血压患者3例,经输液后很快纠正,有1例输血400 mL。脾损伤的分级:根据B超、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表现,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脾损伤分级,SSAE组Ⅰ级4例,Ⅱ级16例,Ⅲ级3例;非手术治疗组Ⅰ级12例,Ⅱ级19例,Ⅲ级1例。

      1.2 方法

      1.2.1 SSAE组 局部麻醉下,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法将4~5 F Cobra导管经右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主干后,经脾动脉造影明确脾破裂的诊断,损伤部位、范围,是否有活动性出血,选择性进行脾动脉主干或出血部位的脾叶、脾段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后再重复造影观察止血效果,仍有出血者再次栓塞,直至出血征象消失。术后患者股动脉穿刺点加压包扎6 h,患者绝对卧床48~72 h,24 h后进流质饮食,术后常规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3~7 d[1]。

      1.2.2 非手术治疗组 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但避免血压偏高;绝对卧床休息1周,搬动患者要轻柔,避免反复搬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解除患者紧张、烦燥,适当使用镇静剂;及时处理剧烈咳嗽;合理使用止血药物及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合并伤;动态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尿量情况及B超或CT复查[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3例SSAE患者中经脾叶动脉栓塞16例(69.6%),脾段动脉栓塞7例(30.4%),全部一次栓塞成功。无中转剖腹手术病例,无异位血管栓塞病例。1例于术后第1天发现有再出血表现,再次行SSAE后出血停止。32例非手术治疗组患者中,6例患者在观察24~120 h期间出现延迟出血,其中脾破裂Ⅲ级1例,Ⅱ级5例,3例行手术脾切除术,3例行SSAE术,均治愈。SSAE组成功率为100%(23/23),非手术组保脾成功率为81.3%(26/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SSAE组无输血,非手术组有1例患者输血400 mL后,循环稳定。

      2.2 并发症 23例SSAE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左上腹疼痛和发热,对症治疗缓解。2例并发左侧胸腔积液,1例经胸腔穿刺抽吸2次后治愈,另1例自行吸收。1例出现左下肺片状感染,抗炎治疗缓解。无脾脓肿、肺不张、急性胰腺炎、腹腔脓肿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非手术组1例出现并发脾周脓肿,经皮穿刺引流治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

      2.3 住院时间 SSAE组患者住院6~12 d,平均住院(7.9±2.1) d;非手术组患者住院6~22 d,平均住院(11.9±4.6) d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

      2.4 随访 SSAE组和非手术组分别有14例、19例获得3个月~10年的随访。SSAE患者1个月内复查CT,脾实质内栓塞区域呈低密度区,3~6个月内脾脏低密度区消失,栓塞区域供血恢复正常。无延迟性脾破裂和脾切除后极严重感染(overwhelming post splenectomy infection, OPSI)发生。非手术组随访3个月以上,CT检查示脾破裂愈合。

      3 讨论

      近年来,有关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病例报道其治愈率多在90%以上[3]。但由于适应证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原因,其临床应用价值仍有争议。《J Am Coll Surg》上发表了1篇大型综述,对非手术治疗提出诸多质疑,并认为非手术治疗的失败率远高于OPSI的发生率,必须重新审视King关于OPSI的经典理论[4]。本组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81.3%(26/32),主要是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5],警惕发生迟发性包膜下破裂。

      迟发性脾破裂常使医生措手不及,所以提高安全性是非手术治疗的关键。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诊断性腹腔灌洗、CT、DSA等手段的应用,为非手术治疗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于Ⅰ、Ⅱ级脾损伤的患者,进行SSAE治疗,可以降低持续的动脉高压灌注,理论上可以降低再出血的风险[6]。本研究中行SSAE治疗的20例,Ⅰ、Ⅱ级脾破裂的患者均成功治愈,甚至3例Ⅲ级脾损伤的患者效果也十分明显。SSAE的优点在于:1)具有微创治疗的一般特点,创伤小、恢复快;2)诊治并举,脾动脉造影可明确出血的部位、程度和速度,若结合CT则更能获得全面的伤情评估。栓塞止血后,可再次造影以明确止血效果。3)由于脾脏具有双重血运,栓塞后,坏死脾组织可以再生,脾脏功能保存良好。为避免干扰残脾供血,利用超选技术进行节段性脾脏栓塞,更能最大限度保存脾脏功能,但技术要求高,对于出血患者风险较大。对于出现明显血腹、造影剂外溢、假性脾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患者,需要慎重[7]。本研究中SSAE比非手术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成功率高的优点。

      总之,对于Ⅰ、Ⅱ级脾破裂的患者适合于非手术治疗和SSAE治疗,而后者可能更为安全有效,尤其对于适合非手术治疗的Ⅲ级脾破裂患者。

      【参考文献】

      [1] 刘强,李铎,李建新,等.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与脾修补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比较[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5, 11(11): 752-754.

      [2] 康骅, 孙家邦, 贾建国, 等. 闭合性腹部损伤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1999, 5(2): 111-113.

      [3] Upadhyaya P.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splenic trauma: history and current trends[J]. Pediatr Surg Int, 2003,19(9-10):617-627.

      [4] Richardson JD. Chan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juries to the liver and spleen[J]. J Am Coll Surg, 2005,200(5): 648-669.

      [5] 王亚军, 刘强, 李铎, 等. 外伤性脾破裂的保脾治疗现状[J]. 中国综合临床,2005, 21(9): 856-858.

      [6] Bessoud B, Denys A. Main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using coils in blunt splenic injuries: effects on the intrasplenic blood pressure[J]. Eur Radiol, 2004,14(9): 1718-1719.

      [7] Haan JM, Biff LW, Knudson MM, et al. Splenic embolization revisited: A multicenter review[J]. J Trauma, 2004,56(3): 542-547.

    ↑上一篇: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
    ↓下一篇:胰腺损伤性胰瘘的治疗35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