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自体血回输在腹腔内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1-12-13  浏览次数:528次

      作者:李樱青  作者单位: 浙江余姚,余姚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在腹腔内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我院121例腹腔内出血手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Hb、Hct及凝血功能指标(PLT、APTT、PT、ACT)变化。结果 患者术后第1天Hb、Hct、凝血功能指标及PT均显著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腹腔内出血自体输血疗效较好,安全方便,杜绝传染病发生,减少了大量库血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腹腔内出血,自体血回输

      腹腔内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包括外伤性出血、宫外孕出血等,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急需手术急需输血。异体输血可引起某些传染性疾病,且库血资源紧张昂贵,自体血可有效地减少库血的使用。我院2007年1~11月共收治腹腔内出血患者308例,其中手术治疗130例,占42.2%,手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121例,占手术患者的93.1%。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余姚市人民医院共行腹腔内出血自体血回输121例,患者年龄17~56岁,其中脾破裂出血50例,肝破裂出血26例,宫外孕出血35例,其他原因出血10例。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给予口服铁剂。

      12 操作方法 麻醉选用静脉快速诱导加静吸复合麻醉。手术方式:35例宫外孕出血中有14例行腹腔镜下探查止血,其余107例均为剖腹探查止血。121例均采用CellSaver5系统进行自体血液回收,吸引负压为50 mmHg左右,肝素30 000 u加入1 000 ml生理盐水中与血液比例为1∶7,将回收血液通过CellSaver5进行处理,清洗液为生理盐水,回收血液与清洗液比例为1∶5~6,将回收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观察记录手术前后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Hb、Hct及凝血功能指标(PLT、APTT、PT、ACT)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均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术中失血量600~2 000 ml,血液回收总量131 000 ml,经离心、清洗、净化浓缩后获得红细胞液总量64 740 ml,平均每例530 ml,平均红细胞总数6.4×1012L,121例患者均未输异体血。SBP、DBP、HR术前分别为(79±20)mmHg、(47±13)mmHg、(108±22)次min;术后分别为(115±16)mmHg、(67±14)mmHg、(86±21)次min。手术前后比较,P005。手术前、后Hb、Hct、PLT、APTT、PT、ACT的变化见表1。表1 121例患者手术前后Hb、Hct及凝血功能指标(略)注:与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本组研究证实,应用CellSaver5系统可减少异体血用量、节约血源,使患者术后Hct稳定在29%左右,维持机体的循环稳定及组织供氧(临床可接受范围Hct30%)。本文患者术后第1天Hb、Hct、凝血功能指标及PT均显著降低,与文献报道一致。原因除失血、血液稀释等原因外,与清洗回收血过程中,大部分血小板、凝血因子、血浆蛋白被破坏丢失有关,另外回收血中的肝素对凝血功能也有一定影响。

      当前,我国医疗用血主要靠无偿献血,血源紧缺,而且异体输血有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疟疾、梅毒等感染。自体血回输采用患者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患者本人需求,不仅解决了血源困难问题,而且可避免异体输血诱发的免疫反应,如溶血、血小板输注无效、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避免异体输血导致的免疫功能抑制[1],如增加术后感染的危险,肿瘤复发率或死亡率上升等。

      【参考文献】

      1 唐德钧,付涌水,田兆嵩.输血与免疫抑制.中国输血杂志,2002,15(2)148-158.

    ↑上一篇:阑尾炎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胆道手术损伤十二指肠三例诊治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