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空肠浆肌鞘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附24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12-30  浏览次数:517次

      作者:张建雷,许长起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光明医院 普外科 (山东 聊城)

      【关键词】 胰肠吻合术,双捆绑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胰肠吻合口瘘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应用于胰肠吻合方法多达数十种,文献报道PD术后胰瘘发生率仍在5%~25%之间[1]。为减少胰瘘的发生率,笔者对PD术患者采用空肠浆肌鞘内套入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1997年2月—2007年7月的PD术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胰头癌7例,壶腹癌8例,胆管下端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全部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1.2 方法 断胰时行楔形切除,使断端变细,并找出主胰管,外翻缝合固定3针,然后胰断端的前后缘以4号丝线8字缝合止血。然后用2根7号丝线分别于胰断端的上下两处8字缝合线圈内绕出,不打结留做牵引用。提起牵引线,仔细游离分出胰腺断端约3 cm范围。距Treitz韧带下方约15 cm处离断空肠及系膜,空肠断端外翻3 cm,以刀片剔除或石炭酸烧灼破坏黏膜层,使其失去分泌功能,然后距空肠断缘0.2 cm处用可吸收线浆肌层缝合1周,不收紧;距空肠断缘10 cm对系膜缘胆肠吻合处打孔,将胰断端两牵引线拉出,然后以组织钳分别夹住空肠端的上下两处,与牵引线配合将胰腺顺利内套入,结扎荷包缝线,最后再按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的要求捆绑第二道,两捆绑线的松紧度要求相同,捆绑后两线距离约2 cm[2]。

      术后创面常规放置双套管进行腹腔引流,如无异常情况7 d后拔除,胆管及胰管均不放置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患者切口感染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保守治疗均痊愈;胆瘘2例,经局部引流2周后痊愈。全组患者均无胰瘘。平均住院时间20 d,出院后随访6~12个月,经B超及临床检查,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胰瘘发生的主要因素:1)吻合口部潜在间隙:不论是单层缝合还是双层缝合,两针之间总有间隙,有可能成为胰瘘发生的“突破口”,吻合时肠断端与胰被膜缝合时,缝线穿过的周围存在有间隙,或缝到扩张的外周小胰管,胰液可能通过针眼渗漏。2)胰肠吻合后张力大,影响愈合:采用双层套入式胰肠吻合,吻合口张力大,影响局部血运,且较大的张力容易导致缝线将胰腺被膜撕裂,使胰液外漏[4]。可见吻合方法和吻合技术是决定胰肠吻合口瘘的重要因素。而捆绑式胰肠吻合是针对上述因素设计的较好的吻合方法。

      我科对本组患者手术时在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的基础上做了技术改进,采用肠断端浆肌层荷包缝合1周,配合牵引线套入后打结,形成第一道捆绑,然后再按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的要求行第二道捆绑,操作完成后剪断一股牵引线便可抽出。这种吻合方法与彭氏吻合相比,更加简单快捷;双捆绑后空肠断端与胰腺之间完全无缝线,彻底消除了吻合口处的间隙,同时也解决了缝合胰腺后侧难度较大问题,使空肠与胰被膜贴合更紧密,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因捆绑胰腺空肠凹陷造成的空肠断端与胰被膜缝线处的撕裂、移位。笔者认为,双捆绑胰肠吻合不仅简化了胰肠吻合过程,而且固定更牢固,操作更简单,有双重保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Papadimitriou JD, Fotopoulos AC, Smyrniotis B, et al. Subtotal Pancreatoduodenectomy: use of a defunctionalized loop for pancreaticstump drainage[J]. Arch Surg, 1999,134(2):135-139.

      [2] 彭淑牖,刘颖斌,牟一平,等.胰断端空肠桨肌鞘内套入吻合术:(附1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596-597.

      [3] 刘颖斌,彭淑牖.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防止胰漏的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5):596-597.

    ↑上一篇:抗凋亡基因Bag-1和Bcl-2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阑尾炎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