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改良与传统清洁灌肠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2-01-06  浏览次数:589次

      作者:郑淑娟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广东湛江 524003

      【摘要】 目的 采用改良式灌肠方法给患者灌肠并与传统灌肠方法比较。方法 将肛肠科需要清洁灌肠的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改良组采用头低臀高左俯卧位,肛管插入长度20~25 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7~10 cm。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次数、灌肠入液量、灌肠液外溢及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改良组患者的灌肠疗效及灌肠入液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肠时不良反应如灌肠液外溢、出血、腹痛、不适感的例数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清洁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同时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 清洁灌肠,体位,插管

      肛肠疾病患者术前或肠镜检查前一般需要清洁肠道。采用传统方法灌肠时常遇到灌肠液外流,患者因反复多次灌肠而致腹痛、出血等。尤其是年老体弱患者,其肛门括约肌松弛,边灌边流,影响灌肠效果,既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还会增加诱发心率失常、心绞痛、晕厥的危险。为了寻找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达到彻底清洁肠道的方法,我科对灌肠法进行临床探究和改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选择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入住我科的肛肠病患者13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改良组两组,对照组直肠癌6例,结肠癌29例,肠梗阻31例,年龄为58~92岁,平均(76.45±8.27)岁。改良组直肠癌5例,结肠癌28例,肠梗阻33例,年龄为57~91岁,平均(75.37±8.16)岁。两组患者在病种、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改良组采用原装生理盐水溶液(玻璃瓶装置)1000 mL加入开塞露40 mL,将去掉过虑器和针头的一次性连通管输液器1副插入输液瓶中。患者取左侧卧位,脱裤至膝下,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弯曲,嘱患者身体左旋转30~40°,使成左俯卧位,并于左侧髋部垫一枕头抬高臀部1 cm,输液瓶液面距肛门30~40 cm,用石蜡油润滑输液管前端30 cm及肛门后,将输液管经肛门缓缓插入直肠20~25 cm,松开调节器,将滴速调至80~100滴/min。灌肠液滴完后缓慢拔出肛管,嘱患者忍耐10~15 min后离床排便,排便后重复操作至解无渣水样便;对照组灌肠液与改良组相同,使用传统的一次性灌肠袋和肛管,患者取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7~10 cm,滴完后保留5~10 min排便。为了减少主、客观因素影响,所有操作均由经严格培训护士实施并记录。护士应耐心向患者介绍灌肠的目的、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操作应轻柔, 尽量使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和心理安慰[1]。

      1.3 疗效、灌肠时舒适度以及不良反应判断

      根据患者排便的结果来评估清洁灌肠的效果。大便充分软化,完全排出为优;排出少量大便,多为灌肠液为良;未排出大便,全为灌肠液为差[2]。无不适:灌肠途中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度腹胀及便意感,嘱患者作深呼吸能缓解或消失;明显不适:灌肠途中腹胀明显,便意感强,用前述方法不能减轻,灌肠液灌不到400mL即要排便。灌肠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如灌肠液外溢、腹痛、出血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应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t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灌肠疗效

      改良组灌肠入液量为(753±70)mL, 多于对照组的(402±67)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患者的灌肠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不良反应

      改良组灌肠时出现灌肠液外溢、出血、腹痛、不适感的例数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人体直肠内没通常有大便。当肠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了直肠壁内感受器引起排便。

      通过表1、2可见改良组灌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改良组由于采用左俯卧位,避免左侧卧位时乙状结肠受腹腔内肠管压迫而致肠腔变小,抬高臀部使结肠处在直肠的低位,插管长20~25cm,使灌肠液顺势流向结肠,结肠容积大,避免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刺激直肠壁内感受器引起排便反射[3],肛门口在高位,灌肠液不易外流,使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相应增加[4] ,充分软化及溶解大便,利于大便排出,还避免了边灌边流的现象。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导管管径细,导管光滑,软硬适度,减轻了对肠壁的接触刺激作用[5],调节器又能控制灌肠液流速,根据患者的耐受力来调节灌肠速度,使灌肠液保留时间延长。而传统清洁灌肠法使用肛管短粗,无法插到20 cm以上,液流速度快,插管时对肛门直肠刺激性大,易导致灌肠液外溢和造成患者不适。通过临床实践表明改良清洁灌肠法较传统清洁灌肠法更能彻底清洁肠道,每次灌肠入液量明显增加,减轻患者反复多次灌肠的痛苦,还能大大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邱锡坚,黄亦武.改良清洁灌肠方法在妇科的临床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 24(1):6364.

      [2]王姣,吴冬英,曾新华.改良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6, 21(13):2122.

      [3]钱连云.对保留灌肠术方法改进[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46.

      [4]李雪珍.清洁灌肠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比较[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 12(3):244.

      [5]任敏,勾忠杰.应用一次性输液器灌肠的体会[J]. 四川医学, 2001,22(12):1197.

    ↑上一篇:腹部手术后假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附5例分析)
    ↓下一篇: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