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儿童胃食管返流42例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01  浏览次数:546次

      作者:单振潮,杜勇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银川 750004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胃食管返流(GER)儿童抗返流功能情况,分析儿童胃食管返流的可能病因。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1995年4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胃食管返流患儿42例,对其消化道钡剂造影、食管压力测定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收集40例非胃食管返流患儿的相应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大于6个月婴儿,His角度大于45°时,GER发生率大于85.7%,小于45°时,GER发生率为0;大于6个月GER患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约为(1.07±0.51) kPa;正常对照组LESP(2.02±0.5)kPa。;小于6个月婴儿,His角度大于45°时,GER发生率大于90%,小于45°时,GER发生率小于40%。小于6个月GER患儿LESP约为(0.68±0.35)kPa;正常对照组LESP约为(1.10士0.24)kPa。结论 下段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是导致GER的主要原因,而LESP则是反映下食管括约肌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胃食管返流,儿童;消化道钡剂造影

      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儿童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定义为“胃内容物不受控制地进入食管”,而引起食管酸刺激症状和组织损害。儿童胃食管返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较统一的认识是抗返流功能的解剖生理因素在儿童胃食管返流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下食管括约肌是主要的抗返流屏障,凭借下食管高压带区、胃食管角(His角)及膈裂孔及食管膈膜三种主要的结构起着括约肌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宁夏地区42例胃食管返流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下食管括约肌状态与胃食管返流发生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1995年4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胃食管返流患儿42例,其中小于6个月11例,大于6个月31例,对其消化道钡剂照影、食管压力测定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收集40例非胃食管返流患儿的相应资料进行对比,其中小于6个月6例,大于6个月34例。

      1.1 诊断标准 X线检查是GER诊断重要手段,参考Stephen等提出的标准,即在5min内返流≥3次为GER。12个月以上儿童先行食管动态造影(esophageal dynamic radio-graphy,EDR),之后做胃肠钡剂造影。钡剂浓度为150%~200%(W/V)。新生儿及1岁以下小儿在安静状态下,竖位摄入钡液,其用量相当于标准喂养量,在无吸吮诱导下,仰卧位透视,间断观察不少于5 min,并行及时点片。其余患儿先做EDR:平位仰卧,口内含大口钡液,尽可能一次咽下,在X线下观察食管蠕动及移动情况并及时点片。每次检查至少咽钡5次,各次咽钡均应等上次钡剂完全通过食管或虽有钡液滞留但蠕动或钡液移动已完全停止才能进行。完成上述5次吞钡后再行胃肠钡剂造影。临床症状中呕吐59例,上腹痛或不适感51例,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8例,咽喉部异物感或烧灼感6例,反复咳嗽或哮喘13例,患儿常有2种以上症状共存。低龄儿童做胃肠钡餐造影。

      1.2 胃肠钡餐造影的His角测量 取病人正面立位包括食管下段,贲门区,胃底和部分胃体吞钡后摄片像。需要时转正部位加点片。设线测量:设小弯垂直部和胃底右内侧壁作一平行连线,设贲门口中央与食管前庭段中央作一连线,两线夹角为His角角度(见图1)。设胃底弧顶端作一水平线,His角尖处作一水平线,以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为His角的深度分别进行测量(见图2)。

      1.3 食管压力测定 采用导管灌注法进行食管下端测压。主要测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分析LES功能状态。采用单孔聚氯乙烯测压导管进行测压,长80cm,新生儿用外径0.3cm,内径0.2cm的导管,管上标有刻度,管端封闭,距管端0.5cm处开一直径0.1cm的侧孔。禁食4h,测前半小时口服水化抓醛或肌注鲁米那钠。取仰卧位,将测压管自鼻腔插入胃内。用一般输液瓶,内含接近体温的生理盐水,连于测压管,用国产YH-1型微型压力换能器以2mL•min-1速度向管内注水,用国产LMS-ZA型二道生理记录仪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对His角与GER发生的关系中GER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对LESP的测量结果采用t检验,使用SPSS 10.0软件,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is角与GER发生的关系。

      2.2 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结果。

      3 讨论

      胃食管返流在儿科的临床表现有长期反复呕吐,可引起吸人性肺炎,因营养吸收不良而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因食管黏膜受到胃酸刺激而出现胸痛、呕吐内容物带血等食管炎表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早产儿可表现拒奶、体重不增、哭闹及呼吸暂停,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哮喘及支气管肺感染也与其有关。年长儿可述胸痛。

      本研究在X线透视下进行胃食管钡剂造影,因其方法简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作用和参考价值。His角度及深度的测定对儿童胃食管返流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总之,从本组测量对照分析中所得,His角的角度越大和深度越浅,临床症状越重,GER检出率越高;反之两者缺一则不然。重视两者结合观察可有效提高返流的检出率,有助于GRE的诊断。His角角度与深度的改变对诊断贲门区其它病变亦有极大帮助。

      本研究对不同儿童期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及长度进行测量,发现下段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是导致GER的主要原因,而LESP则是反映LES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配合临床作手术前后的压力对比,也可作为检查手术效果的指标之一。另外,在胃排空延迟的情况下,食管下段的压力正常或降低,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中跃,余金丹,周雪莲,等.24小时食管pH及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胃食管返流诊断中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2):768-770.

      [2] 胡廷泽,钟麟,朗诗民,等.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胃食管返流的初步评价[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7,12:80-82.

      [3] Burd RS,Price MR,Whalen TV.The role of protective antireflux procedures in neurologically impaired children[J].J Pediatr Surg,2002,37(3):500-506.

      [4] 王秋生,刘隆,冀涛.消化道修复与重建的成功典范—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返流病[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11(3):195-196.

    ↑上一篇: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35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结直肠癌急性梗阻急诊一期手术32例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