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37例胃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05  浏览次数:586次

      作者:梁奎伟,宋越  作者单位:梅州市梅江区城西卫生院外科,广东 梅州 514031

      【关键词】 胃多原发癌,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分析

      胃多原发癌(gastric 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GMPC)又称胃重复癌,是指在胃的不同部位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无关系的肿瘤原发灶,分为同时性多原发癌(2个肿瘤同时发现或在6个月内相继发现synchronous carcinoma,SC)和异时性多原发癌(超过6个月再发现的肿瘤metachronus carcinoma,MC)。收集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37例多原发癌的病理特征和诊治经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SC 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9~73岁,平均52.8岁;MC 16例,男12例,女4例,第一恶性肿瘤发病年龄36~78岁,平均59.2岁,再发恶性肿瘤间隔时间10~152个月,其中36个月以内发生者占37.5%(6/16),36个月以后发生者占62.5%(10/16),三次发病的1例在首发恶性肿瘤的3年以后发生,分别为7年(双灶)和10年(三灶)。

      1.2 临床表现

      SC组21例中大部分因有症状而就医,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胀痛、纳差、进食梗噎感、消瘦和贫血,部分病例表现为上腹部肿块,时间3个月至1年不等,胃镜检查证实为胃多原发恶性肿瘤。其中少数(3例)为无明显不适症状,系体检发现胃部多发占位。MC组16例中10例次因有上述症状而就诊,另外6例系术后常规复查胃镜检出多原发恶性肿瘤。

      1.3 治疗方法

      SC组中8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其中近端2例,远端6例,12例行全胃切除术,1例因癌灶严重浸润周围组织不能切除而行胃空肠吻合术。MC首发恶性肿瘤16例全部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二次恶性肿瘤和三次恶性肿瘤5例次行姑息性切除,11例次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1.4 诊断标准

      本组术前均经胃镜检查诊断明确为胃癌,术后病理确诊为GMPC。癌灶的组织类型和定位按照1976年国际癌症诊断标准。多原发癌的诊断标准参照Warren和Gates于1932年提出的标准:①每个癌必须独立存在;②2个或2个以上癌灶间需有一定距离间隔的正常黏膜;③严格除外1个癌灶是从另1个癌灶扩散或转移而来。胃癌术后TNM病理分期参照UICC第5版分期标准。

      2 结 果

      2.1 病灶部位

      SC组共42个病灶,MC组共33个病灶,两组胃多原发癌的病灶分布如表1。SC组和MC组的病灶分布均以胃窦和贲门多见,表现为胃窦与贲门为主的GMPC。表1 SC组和MC组的胃多原发癌病灶分布

      2.2 病理类型及分期

      两组胃多原发癌共75个病灶,其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其中高/中分化腺癌占60.0%(45/75),低/未分化腺癌占20.0%(15/75),黏液癌占20.0%(15/75)。术后TNM病理分期:Ⅱa期15例、Ⅱb期17例、Ⅲ期4例、Ⅳ1例。

      2.3 预后

      SC组根治术后随访超过5年者12例,生存率为57.1%(12/21),另外9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22个月发现胃癌复发和转移而死亡。MC组根治术后随访超过5年者9例,生存率56.3%(9/16),5例在第2次手术后6~20个月发现肝、肺转移而死亡,1例三次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生存3年2个月,1例失访。

      3 讨 论

      近年来GMPC发生率有增多的趋势,导致GMPC增加的因素包括:①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使第一癌能够得以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并获长期生存,为产生第二癌提供了足够长的生长时间;②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③环境污染致癌因素增加。GMPC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认为与宿主的肿瘤易感性、免疫功能及患第一癌后所接受的放、化疗等因素有关。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从基因水平揭示GMPC的病因,如BRCAl和BRCA2基因的突变、ALDH2的失活、微卫星不稳定性、DNA复制错误、17号染色体的数目畸变等。GMPC可发生于胃任何部位,但以胃窦、贲门较多见。异时多原发胃恶性肿瘤发病间隔长短不一,本组资料大部分病例二次恶性肿瘤于5年内发生,最长者达10年。胃GMPC一般发展缓慢,预后较好。

      对胃多原发恶性肿瘤要有高度的警惕性,不能轻易满足于一处恶性肿瘤灶的诊断,应对全胃进行仔细检查,特别是高发的胃角小弯处更不应忽视。术中仔细探查触摸全部可触及之胃,加之关腹前剖开标本仔细检查是防止SC漏诊的重要措施。因此建议术中应用纤维胃镜以弥补触摸之不足,亦可在术后早期复查胃镜来弥补。无论对SC或是MC治疗原则同单发恶性肿瘤一样,要强调切除足够的切缘和清扫区域淋巴结。对相距较远的SC或合并有多发腺瘤样息肉以及有家族遗传史者,如身体条件许可,以全胃切除术为佳。术后根据病理结果,若有淋巴结转移者,常规行全身化疗。

    ↑上一篇:新辅助热化疗对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和血清VEGF的影响
    ↓下一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