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聚丙烯补片无张力修复腹股沟疝35例报道

    发表时间:2012-03-02  浏览次数:606次

      作者:邵宏伟  作者单位: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长湖医院

      【关键词】 聚丙烯补片,无张力,修复腹股沟疝

      腹部外科疝是常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腹股沟区解剖的深入认识和人工合成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受到重视。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已成为疝外科手术治疗领域的热点。本院自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聚丙烯补片无张力修复腹股沟疝3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75岁、平均46.6岁。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提出的成人腹股沟疝分型标准[1]:I型15例、II型10例、III型8例、IV型2例。单侧腹股沟斜疝30例、双侧腹股沟斜疝2例、单侧腹股沟直疝

      3例。其中嵌顿性斜疝1例、嵌顿性直疝1例。病程3个月~20年,平均4.7年。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4例。合并有前列腺增生5例,合并心脑血管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1例。

      1.2 材料

      采用强生聚丙烯补片。

      1.3 手术方法

      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中点作一斜切口,长约3~5cm,常规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游离精索、寻找疝囊并剥离至疝囊颈部,见到腹膜外脂肪,如疝囊较小,则不切开,予完全剥离后回纳。大疝囊在囊颈处横断疝囊,远端彻底止血后旷置,近断高位结扎后回纳。遇内环较大,应适当缝闭缩小内环。直疝则在海氏三角游离回纳疝囊,大直疝须切断或内翻缝合缩小疝囊。用手指结合湿纱布填塞法钝性分离,创建一略大于补片的腹膜前袋状间隙:内侧到腹直肌后方、内下到耻骨联合后面,上到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深面,外到内环口外上方,下到耻骨梳韧带以下[2]。取补片视缺损情况予适当修剪,并在上下叶间剪一孔供精索通过、将其平铺于腹股沟管后壁,补片与陷窝韧带、耻骨面2cm的腱膜、腹股沟韧带用单股可吸收缝线作连续缝合4~5针至内环口水平,补片内侧与联合肌腱、腹直肌鞘旁的腱膜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3~4针固定,使补片保持松弛。缝合补片上下叶裂口至容一指大小,视术中情况置负压引流,吸净腹膜前间隙渗血,逐层缝合切口。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治愈。术后均不压沙袋。5例伴发前列腺增生症的高龄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均于术后24h拔除。4例因疝囊巨大和腹膜前间隙创面大,放置负压闭式引留管3~5d。术后8~24h均能下床活动,疼痛轻,一般不用止痛剂。6例术后1~2d伴发热(37.9~39.2℃),3例发生尿潴留、1例阴囊及睾丸肿胀、2例切口积液、无切口感染。经随访12~48个月,平均28个月,无疝复发。

      3 讨论

      3.1 无张力疝修补的优点

      传统疝修补术属高张力条件下疝修补,常通过直接强行缝合腱性组织与韧带修补腹壁缺损,上述手术方法应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术后疼痛明显,复发率较高,其原因是绝大多数腹股沟疝修补均依据bassini法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在一起,高张力缝线切割缝合组织导致疝复发。外科医生一直在尝试术式改进。1986年,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概念,该技术克服了传统手术对人体正常解剖的干扰,以生物力学和物理学

      原理来解决外科手术问题,使其更符合人体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及手术范围扩大等优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2 补片材料的特性

      本组病例所使用的聚丙烯补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又有足够的网孔,可供成纤维细胞很好的增生长入。特有的网孔结构允许中性粒细胞自由运动,细菌不易藏匿。临床使用后不增加切口感染率[3]。文献报道,聚丙烯补片可引起较强的炎性反应,在理想的环境下,植入补片材料通过纤维的浸润结合到周围组织,形成纤维新筋膜[4]。

      3.3 手术要点及并发症分析

      (1)需正确辨认腹股沟管、海氏三角及肌耻骨孔各解剖结构,创建规范的腹膜前间隙,避免神经及精索血管的损伤,补片要展平,放置位置必须要正确。(2)补片固定时,缝合应到位,尽可能消灭潜在间隙,避免疝复发。(3)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严密止血,避免血肿形成,如需要放置负压引流,应使用无菌密闭的引流装置。(4)本组尿潴留与硬膜外麻醉有关,切口积液考虑补片植入后,补片与人体组织的亲和受到干扰而引起组织渗出有关,经穿刺抽液及局部压迫后治愈。阴囊及睾丸肿胀主要由于重

      建内环时过紧,精索静脉、淋巴管回流受限所致。术后发热与吸收热及补片的生物学反应有关。

      总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不破坏腹股沟正常的解剖生理结构、无缝合张力、技术操作简单便捷、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和不限制身体活动,复发率低等优点。是各类腹股沟疝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便于基层医院开展。但术中仍应仔细谨慎地操作,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0):彩色插页.

      2 陈燕昌.单丝聚丙烯纺织补片修复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7):551~552.

      3 吴肇河.无张力修补术--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5.

      4 Darren M, Jeremy P, Erik H, et al, Late-onset deep prosthetic infection following mesh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 Am J Surg, 1998, 176(1):12~14.

    ↑上一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选择的现状
    ↓下一篇:两种术式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比较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