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05  浏览次数:718次

      作者:赵立众  作者单位:北京航天总医院,北京 100076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抢救过程中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2008年3月~2009年6月共620例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观察其年龄、性别、原发疾病以及既往慢性病史与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20例危重病患者中性别因素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年龄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急诊科危重病患者原发疾病主要分布于神经、消化、呼吸、循环4个系统,而有既往慢性病史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既往慢性病史患者。结论:年龄因素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其原发疾病主要分布于神经、消化、呼吸、循环四个系统,有既往慢性病史的患者死亡率高。

      【关键词】 危重病患者,死亡率,死亡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death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during emergency rescue as well as the mortalit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620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hat were treat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during March 2008 ~ June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like age, gender, and preprimary diseases and medical histor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ose died and survived patients. Results: Age is related with the treatment outcomes (P〉0.05), but gender is not (P〈0.05).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diseases in these patients occurred in nervous, digestive, respiratory, circulatory system, Mortality for those had medical history of chronic disease was higher than those didn′t have chronic disease. Conclusions: Age is related with the treatment outcome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diseases in these patients occurred in nervous, digestive, respiratory, circulatory system, Mortality for those had medical history of chronic disease was higher than those didn′t have chronic disease.

      [KEY WORDS]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ortality;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death

      在急诊科抢救过程中,任何类型的危重病患者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急诊科医务人员应熟知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对抢救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提高预见性,从而对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提高针对性,提升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其早期死亡率。本文对2008年3月~2009年6月抢救的620例危重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死亡的危险因素作了汇总分析,目的是为今后的危重病患者临床急救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8年3月~2009年6月间收治并抢救危重病患者共620例,其中男性386例,女性234例,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5.8岁,体重42~85 kg,平均62.7 kg。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620例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既往慢性病史进行分类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数据进行t检验,组间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620例患者经急诊抢救,其中172名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27.74%,其中男386例,死亡102例,女234例,死亡70例,65岁以下患者416例,死亡87例,65岁以上患者204例,死亡85例,不同年龄死亡有明显差异(χ2=12.41, P〈0.05)。在疾病分布规律上看,急诊科危重病患者原发疾病主要分布于神经、消化、呼吸、循环4个系统,危重病患者原发疾病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具体分布见表1。表1 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原发疾病与死亡率的相关性

      3 讨论

      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过程紧急且复杂,危重病患者发病迅猛,病情凶险,表现复杂难辨,常有预后不良。某些患者属于单一器官或系统发生致死性疾病,而另一些患者则是多器官甚至多系统慢性病共同作用,这些患者一般是MODS发展至晚期,或者治疗无效的各种慢性疾病晚期患者。近年来,尽管急诊科配备了更加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强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改进了管理与抢救方法,使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急诊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处于高水平[1]。因此,对各种危重病患者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分析其相关死亡危险因素,有利于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早期评估、重点监测、危险分级,从而更有效率地采取抢救措施,提高危重病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本组中,620例危重病患者中172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27.74%,其中男性386例,死亡102例,死亡率26.42%;女性234例,死亡70例,死亡率29.91%。经单因素卡方检验,性别不是影响危重病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其作用可能较微小,尚需要更多的临床资料证实。而65岁以下患者416例,死亡87例,死亡率20.91%,65岁以上患者204例,死亡85例,死亡率41.67%,经单因素卡方检验,年龄因素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我们发现患者年龄越高,死亡率亦越高,这一点在MODS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2-4]。

      在疾病分布规律上看,急诊科危重病患者原发疾病主要分布于神经、消化、呼吸、循环4个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消化系统以晚期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为主,呼吸系统常见严重肺感染、ARDS、COPD急性期发作等,循环系统主要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疾病[5],对于以上器官系统的疾病应重点了解其临床表现,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救治。另外,泌尿系统和肿瘤虽然病例数较少,因而在死亡构成例数中占有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泌尿系统主要是晚期尿毒症患者,此类患者多接受了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发生MODS时各器官系统(特别是死亡组)多已出现了严重的退行性变,预后多不良;肿瘤患者多已发展至恶性肿瘤的末期,急诊抢救事实上已经无救治意义,多属临终关怀,对于尿毒症晚期与肿瘤晚期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应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嘱其配合对患者的临终关怀[6],同时也提示我们应对肿瘤早期患者进行积极救治,采用放射治疗同期进行化学治疗可以减少治疗时间,有助于发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联合作用,疗效迅速确切[7]。

      急诊科危重病患者既往病史以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障碍、COPD等为最常见,其中糖尿病、肝硬化、COPD三者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及糖尿病患者多有长时间病史及用药史,各器官系统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损害,在罹患急性疾病的时候机体功能储备不足,无法有效代偿,在资料分析中,我们发现肝硬化及糖尿病患者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远大于未患肝硬化及糖尿病的患者,且并发症种类繁多,预后多不良,提示我们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肝硬化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支持性治疗,从而提高抢救效率。而COPD作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与患者的基本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其并发症一旦出现,就有致命的风险。一般认为,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MODS的风险远高于无任何基础疾病的患者[8]。

      总之,急诊科抢救危重病患者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复杂,难以早期诊断,临床表现变化迅速,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做到及时反应,积极救治。对危重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为早期诊断和积极救治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赵斯芹,闫秀霞.ICU环境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10):66-67.

      2 齐海宇,王超.既往慢性病史对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10):584-587.

      3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MODS课题组.108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1):2-6.

      4 卢小军,费明峰,吴升,等. 189例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71.74.

      5 李斌,胡善友.危重病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12(7):59-61.

      6 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0-543.

      7 Banjat B,Audry H,Bourhis J,et al. Chemotherapyin loc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of eight raildomizedtrials and 1 753 patients[J].Int RadiatOncol Biol Phys,2006,64(1):47-56.

      8 杨钧,张淑文,王红,等.45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基础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3):164-167

    ↑上一篇: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痔病疗效观察
    ↓下一篇:甲状腺手术切口的改良及缝合技术和材料的选择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