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发表时间:2012-04-26  浏览次数:642次

      作者:曾宪春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卫生学校综合门诊部,广西钦州 535000)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松解术;手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常见病。我门诊部自2008年7月~2009年6月,采用朱氏小针刀在病变腰椎间隙的棘间、侧隐窝、横突间韧带处松解,并配合手法治疗,解除神经压迫、改善微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对神经的刺激。经对68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男36例,女32 例,年龄23~76岁;其中L4~L530例,L5~S124例,L3~L42例,L4~L5并L5~S18例,L3~L4并L4~L52例。侧方型50例,中央型18例;病程30天~21年。

      2.诊断及排除标准 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①常有外伤或腰痛史;②腰痛向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至小腿或足背外侧,活动加重,卧床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拇指背伸力弱;③影像学检查: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节段)和程度,全部病例影像学资料符合腰突症诊断标准。并排除以下病例:①椎体滑脱、骨折、结核、肿瘤者;②非巨大突出者;③突出髓核无严重钙化和骨化者;④无马尾神经损害者;⑤不伴有严重椎管狭窄者。

      3.治疗方法

      (1) 针刀松解术:患者取俯卧位,腹部脐下垫一高约20 cm小枕。皮肤常规消毒,进针点皮肤以1%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后,按针刀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侧方型在患侧施术,中央型两侧施术。①松解棘间韧带:针刀在病变节段棘突间正中穿过皮肤、脊上韧带直达脊间韧带,探及上一位棘突下缘骨面,紧贴骨面将脊间韧带松解3~4刀。②松解侧隐窝:针刀在病变节段棘突间正中线旁开0.5~1 cm处,穿过皮肤、皮下、竖脊肌直达椎板,紧贴椎板内侧骨面向深处铲切3~4刀。③松解横突间韧带:在病变节段上一位棘突尖正中线旁开2.5~3.5 cm处,将针刀刺达横突骨面,在横突骨面下缘切开剥离横突间韧带。④针刀术后,针孔指压1~3分钟,针口无出血时以创可贴覆盖针口。

      (2)手法治疗:针刀松解术毕,按以下方法给病人做手法治疗。①牵抖手法:病人取俯卧位,两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抓住病人两小腿,用力将病人往后牵抖,反复牵抖3~5次。②抬按手法:病人俯卧,患侧膝关节弯曲90°角(中央型两侧弯曲)。术者双手重叠,右手小鱼际放在病人腰椎病变间隙下位棘突上,一助手站在病床上,双手抓住病人患侧小腿(中央型抓两小腿),将病人患侧(中央型将两侧)髂前上棘提离床面1~3 cm时,术者双手突然用力往下按压,当病人髂前上棘到达床面时,助手将病人大腿放在床面。之后,再重复以上动作15~20次。③斜扳手法:病人侧卧,患侧在上,面向术者,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髋屈膝。术者面向病人,一手肘部推肩向后,另一手肘部拉髋向前,两手同时突然用力,只做一次。

      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80°以上,腰部活动恢复正常,能参加工作。显效:腰腿痛显著减轻,直腿抬高和腰部功能明显改善,工作生活无影响。有效:腰腿痛减轻,直腿抬高、腰部功能活动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5.治疗结果 术后经半年随访,痊愈57例(83.8%),显效8例(11.8%),好转2例(2.9%),无效1例(1.5%),总有效率为98.5%。

      讨 论

      腰突症的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恢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解除症状[2]。谢克恭等[3]治疗腰椎间盘脱出伴椎管狭窄,只手术切除黄韧带和椎板部分骨质,不处理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同样能使腰腿痛症状缓解或消失,也证实腰突症的这一治疗原理。

      针刀闭合松解术通过切断病变腰椎间隙的部分棘间、侧隐窝处黄韧带、横突间韧带,为牵拉神经根移位创造疏松条件,解除对神经根的卡压,去除致病因素,重建生物力的平衡,与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4]相比,有异曲同工之效,但针刀闭合松解的费用、风险要比手术摘除低得多。针刀术后,配合牵抖、抬按、斜扳手法,使病变部位的残余粘连得以进一步松解,解除了对神经根的卡压。术后适当休息利于病变部位的无菌性炎症组织的加快吸收,消除对神经根的化学性刺激。本方法治疗腰突症,具有疗效好,费用低,适应广的优势,是目前治疗腰突症较为理想的疗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96.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21.

      [3]谢克恭,唐毓金,陆敏安,等.棘间开窗减压、棘上韧带重建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J].右江医学,2008,36(6):709-710.

      [4]黄群英.小切口椎间盘摘除术的护理[J].右江医学,2008,36(5):638-639.

    ↑上一篇: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演变与进展
    ↓下一篇: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IL2、IL6、TNFα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