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阑尾切除术后粪瘘21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25  浏览次数:655次

      作者:刘效锋 吴德顺

      粪瘘是阑尾切除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虽为低位肠瘘,很少造成生命威胁,但给病人造成较大痛苦。我院自1992年8月~2003年6月共实行阑尾切除术2632例,术后发生粪瘘21例(发生率0.79%)。现结合临床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81岁,平均37岁。术中见化脓性阑尾炎2例,坏疽性阑尾炎7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2例。其中伴局限性腹膜炎者13例,弥漫性腹膜炎者8例。手术置引流者19例(烟卷引流或/和硅胶管引流),未置引流者2例。

      1.2 临床表现 粪瘘常发生于阑尾切除术后3~8天。该组中于该期发现粪瘘者18例。一般均有腹痛、发热、局限性腹膜炎。其中,伴切口感染15例,腹腔引流口或感染切口有恶臭。粪便样脓液流出者18例,慢性瘘管经久不愈者3例(1例经手术探查确诊,2例经瘘管造影确诊)。1例81岁女性患者因粪瘘后感染性休克、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2 讨论

      2.1 原因 粪瘘发生原因可总结如下:(1)阑尾残断结扎线脱落是造成术后粪瘘的最常见原因。其多发生在残端结扎不牢、残端保留过短或阑尾根感染性炎症严重,组织水肿易碎而结扎过紧以至断裂时。(2)阑尾根部及盲肠壁炎症重、组织水肿、脆弱,不能作荷包缝合,术后残端愈合不良、坏死、穿孔。(3)盲肠周围或盲肠壁内脓肿向肠腔及腹壁穿破形成粪瘘。(4)术中误伤肠壁而又未及时修补或修补后愈合不良、坏死、穿孔。本组1例即为术中寻找阑尾分离粘连时致盲肠破裂,修补后愈合不良而致粪瘘。(5)腹腔内放置过硬引流管压迫盲肠壁,引起盲肠坏死、穿孔。本组1例因烟卷引流放置不当,烟卷直接压迫盲肠壁致肠壁坏死、穿孔,发生粪瘘。(6)诊断错误。某些回盲部疾病(如肿瘤、结核、Crohn病)误诊为阑尾炎,误行阑尾切除,术后病变继续发展穿破肠壁而致粪瘘。

      2.2 治疗 粪瘘原则上以非手术疗法为主。早期要积极处理,首先要引流通畅,控制感染,消灭脓腔,避免新的瘘道形成。注意保护创口周围皮肤,可给氧化锌软膏外用,同时亦应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多数粪瘘经姑息性治疗可自行愈合。以下三种情况需二次手术:(1)3~6个月以上经久不愈的粪瘘。(2)瘘口远端肠管梗阻。(3)回盲部有并存疾病(如肿除、瘘口修复术)。除1例因粪瘘后发生感染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愈后良好。

      2.3 预防 粪瘘重在预防。行阑尾切除术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阑尾切除术时不宜一味追求小切口,以免暴露不良,寻找阑尾时牵拉过度而致意外损伤。术中操作宜轻柔细致,避免损伤肠管。尤其当阑尾炎症重,已被粘连包裹形成脓肿时,组织充血水肿而脆弱,分离时更应小心,以免撕裂肠壁。(2)阑尾残端不宜过短,但不超过1cm。结扎线松紧适宜,特别在阑尾根部炎症重时更不宜结扎过紧。若残端结扎不牢靠,可用肠脂垂覆盖,腹腔放置引流。(3)腹腔引流物以软质烟卷及硅胶管为好,切忌引流物直接压迫肠壁致肠壁坏死。(4)术后1~2周内忌用大量液体灌肠。

      作者单位:251400山东省济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收稿日期:2004-02-20)

    ↑上一篇:上消化道穿孔36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及治疗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