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腹壁下浅动脉筋膜皮瓣转位修复腹壁全层缺损

    发表时间:2012-07-19  浏览次数:779次

      作者:王江华 孙宏斌 梁江春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

      【关键词】 膜皮瓣

      我院1995年6月成功地运用带腹壁下浅动脉筋膜瓣转位修复一例因肠瘘而致大面积腹壁全层缺损的患者收到良好效果。

      1 病例介绍

      患者,张某,男24岁。因腹壁挫伤,肠破裂,肠修补术后而致高位小肠瘘93天,在院外治疗后合并大面积缺损,缺损面积8×6cm2,除缺损区域外,其周围呈紫红色,肿胀、质脆。入院后,经过瘘口,创面的精心护理。纠正水盐平衡和低蛋白血证,在全身情况明显改善后,行肠切除,肠吻合术,以及带右侧腹壁下浅动脉全层皮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区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说明:①以腹壁下浅动脉为轴血管;②以腹股沟韧带下方2cm与股动脉搏动交点为A点,腋前线与季肋缘的交点为B点,AB为皮瓣设计轴心。

      2 讨论

      肠瘘为腹部外科较为难治之疾。可发生在肠管的任何部位。发生部位不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它可由肠道本身病变或因外伤,手术创造造成严重影响肠道正常功能时,死亡率高。近年由于治疗方法的进展,预后已大为改观。在肠瘘的治疗过程中,保护瘘口周围皮肤也是重点之一。本例患者由于肠瘘发生病史较长,瘘口周围缺乏保护措施。加之营养状况,再生修复功能弱。因此出现腹壁全层大面积缺损,给瘘口的治疗增加难度,若仅行肠切除肠吻合,必然使腹腔与外界相通无法达到手术治疗目的。因此行筋膜皮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成为良好的手术适应症。通过术后26个月的随防患者康复良好,无腹壁疝发生[1-2]。

      通过此例患者的治疗,笔者认为此种手术方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腹部外科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45

      [2] 朱盐,超修.主编现代噗微外科学. 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9:3014

    ↑上一篇:异位阑尾炎10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微波理疗促进感染伤口愈合45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