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141例

    发表时间:2012-01-05  浏览次数:641次

    徐婷婷 222200江苏灌云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临床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现对2010年1~12月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14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特点,进一步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12月收集到的住院过程中发现的ADR以及在门诊用药后出现的ADR报告。

    方法:采用对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的方法。

    结 果

    ADR与性别与年龄关系:141例ADR报告中,男78例,女63例;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比例基本均衡,年龄98天~81岁。各年龄段发生ADR情况。

    讨 论

    药品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的关系:141例ADR报告中,男77例,女64例,性别比例基本平衡。老年患者(>60岁)发生ADR的几率较大(35.46%)。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体的生理机能减退,内环境稳定调节能力降低,用药的依从性下降,对药物常用剂量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敏感性增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可能增加。所以,在工作中,必须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生化功能变化,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及现有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给药途径的不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百分比不同,可知,静脉给药发生率90.07%,口服给药5.67%,其他给药途径更低。由此可见,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因素,因为药物作用迅速,明显而且易于观察,而口服给药产生的ADR往往较为缓慢。同时这与静脉给药时抗体大量产生及抗原抗体结合的倾向性、结合程度比其他给药途径严重有关[2]。静脉给药通过输液直接进入血液,药品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均较其他给药途径迅速强烈,易产生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与过敏史的关系:在14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有过敏史9.21%,无过敏史29.79%,不详61.00%,据报道有其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药物过敏的发生率较无过敏史高4~10倍。因此医护人员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或有过过敏史的患者用药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避免使用已知有过敏反应或结构相似的药物[3]。用药后尤其在用药初期应密切观察,即使皮试阴性也不能放松警惕。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品种的关系:由表4可知,引起ADR的141例报告中,抗菌药所引起的ADR最多,心血管系统药物位居第2,中成药位居第3。由表5可知,引发ADR的前8位药品中,5种是抗菌药,说明抗菌药选择比较集中,个别品种使用率较高,引起个别品种不良反应增加。有文献报道,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在临床广泛使用,甚至存在滥用现象[4]。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合理应用抗菌药,用药前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需要时作药敏试验,据此选用适当抗菌药;掌握抗菌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肝、肾功能和免疫功能状态调整给药方案[5]。将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与联合用药情况:本次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86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63例),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反应(48例),肝胆系统损害例次最少(5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是因为药品不良反应最先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由表6可知,单一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57.45%,而其他用药(二联及二联以上)占总例数的42.55%,与有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必须重视联合用药时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设计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医务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所选用的药品特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的反应,做到心中有数。既要考虑治疗效果,又要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协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延续耐药性的产生。工作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药品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意识,掌握各种药品的用药指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不良反应报告和监督管理办法[S].2004:3.

    2 唐志华,曹国建,蒋英.药源性过敏性休克59例分析[J].医药导报,2003,22(3):189.

    3 黄瑞珍,孙秋宁,李大魁.262例药疹住院病例分析[J].中国药房,1999,10(4):176-177.

    4 毛立新.我院142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3):1819-1920.

    5 李俊.临床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73.

    ↑上一篇:急腹症中多层螺旋CT扫描临床诊断34例
    ↓下一篇:几种常用药品的外观真伪鉴别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