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

    发表时间:2009-12-23  浏览次数:671次

    作者:吕树奎    作者单位:301800 天津,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有原发性、继发性两种。笔者临床治疗4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7年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34~72岁,平均53岁。

        1.2  治疗

        1.2.1  药物治疗  酰胺脒嗪,又称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一般自小剂量开始,初服100mg,2次/d,以后每日增加100mg,直至疼痛控制或不能耐受时为止。通常有效剂量宜为200mg,3~4次/d。副作用可有嗜睡、恶心、呕吐、眩晕、共济失调、药疹和白细胞减少等。一般不严重,减量或停药可消除[1]。

        1.2.2  针刺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攒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2  结果

        临床效果佳,46例患者均获痊愈。

      3  体会

        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和病理学至今还不清楚,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使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受到机械性压迫和牵拉,再在供养三叉神经的滋养动脉硬化所致的缺血、髓鞘营养代谢紊乱等诱因作用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及感觉根发生脱髓鞘性变,导致脱髓鞘的轴突与邻近无髓鞘纤维之间发生“短路”又转成传入冲动,再次传到中枢,使冲动迅速“总和”起来而引起疼痛发作[1],治疗的目的应是长期镇痛。镇痛的方法至今仍是多种多样。可大概分为无创和有创治疗方法。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治疗方法的补充治疗。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和射频热凝疗法。

        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中医对于本病主张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参考文献】1 邱蔚六,张振康,张锡泽.口腔颌面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27-328.

    ↑上一篇:自体筋膜枕大孔硬脑膜扩大成形加髂骨植骨融合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 (附6例分析)
    ↓下一篇:内镜辅助显微镜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