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190例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29  浏览次数:676次

      作者:贾陆红,付 伟,郑 锐,刘桂华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各95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疗程30天,药物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及出院后随访2个月时分别用简式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 index(BI)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结果 康复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和ADL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单纯药物组(P<0.01)。 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脑梗死;早期康复;功能改善;能力提高

      目前,急性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而且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使大部分患者很难重返工作岗位,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脑血管病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是通过临床对照研究,了解康复治疗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我们通过对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3月~2006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0例,均经头颅CT或MRA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无失语和意识障碍,既往无脑梗死或虽有但无后遗症。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康复组和药物组,康复组男64例,女31例,平均年龄58.7岁,基底节梗死71例,脑叶梗死15例,丘脑梗死9例,左侧偏瘫64例,右侧偏瘫31例,肌力<Ⅱ级61例、Ⅱ~Ⅲ级16例,>Ⅲ级18例。

      药物组男62例,女33例,平均年龄60.2岁,基底节梗死68例,脑叶梗死20例,丘脑梗死7例,左侧偏瘫59例,右侧偏瘫36例,肌力<Ⅱ级58例,Ⅱ~Ⅲ级19例,>Ⅲ级1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药物治疗组单纯给予传统的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的体征不再继续进展48 h后,开始康复治疗,内容包括:(1)良肢位的摆放,以抵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痉挛,卧位要患侧与健侧交替,以健侧为主。(2)四肢关节的主被动训练,每天2次,每次20 min,关节活动的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幅度有小到大,循序渐进,以达到完全屈曲和伸直。(3)主动运动训练,包括床上翻身、移动训练、侧位支撑训练和桥式运动训练。(4)平衡训练,包括坐位平衡和立位平衡。(5)步行训练,有平衡杠内步行训练,独立步行训练。(6)上肢功能训练,上肢的前举后伸上抬训练,肘腕关节的屈伸活动,握拳伸指,拇指的背屈外展。(7)作业训练主要进行滚筒、木钉板、简单工具操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1.3 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90天应用FMA评定运动功能,应用BI评定ADL。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疗效,但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康复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而药物组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关节挛缩变形5例,肩周炎4例。

      3 讨论

      康复训练能够增强活动-依赖突触连接的改造和形成皮质功能的再组织;促进远隔功能抑制的消除,恢复其功能;尽早使脑受损后的周围组织代替受损部位发挥功能[1];即康复训练能够增强脑的适应性改变和自身恢复的敏感性,极大地发挥了脑的可塑性及功能的重组[2,3]。大量实验证明:中枢神经细胞损伤后在3个月以内是自然恢复速度最快的阶段,一旦超过3个月,恢复速度减慢,因此发病3个月内是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4]。

      本组资料康复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而药物组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关节挛缩变形5例,肩周炎4例。说明在发病后注意良肢位的摆放和进行肢体的主被动运动,可以预防坠积性肺炎、褥疮、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关节僵硬、挛缩、肌肉萎缩以及由于不科学的锻炼导致异位骨化和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防止患者第2次致残。本组资料显示早期康复治疗不仅使患者急性期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好于单纯药物组(P<0.01),而且由于早期的规范训练,为患者回家后继续康复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病后3个月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明显好于药物组(P<0.01),由此说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是脑梗死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朱镛连.脑卒中康复与神经康复机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3):129.

      2 Sherrill RM,Suan R.Early intervention care in the acute stroke patients.Arch phys Med Rehabil,1986,67:319.

      3 Bohannon RW,Walsh S,Joseph MC.Osinal and timed balance measuremen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Clin Rehabil, 1993,7:9.

      4 方定化,陈小梅,李漪,等.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3.

      作者单位: 102300 北京,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上一篇:深静脉血栓31例临床治疗分析
    ↓下一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