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及体会

    发表时间:2010-01-15  浏览次数:653次

    作者:由冬冶    作者单位:151107 黑龙江肇东,肇东市涝洲镇医院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笔者针灸治疗9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2006年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35~79岁,平均57岁。

        1.2   诊断标准  无明显诱因出现一侧口眼歪斜,额皱纹消失,眼裂增大,蹙眉、闭目困难,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口角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排除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其他可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变。

        1.3  治疗方法

        1.3.1  取穴  患侧阳白、鱼腰、太阳、丝竹空、地仓、颊车、翳风、颧髎,健侧合谷、外关。

        1.3.2   操作  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采用平刺,快速刺入,缓慢运针,平补平泻。翳风、颧髎采用直刺,进针0.8~1.2寸,平补平泻。合谷采用直刺,进针0.5~1.0寸,用补法。外关直刺0.5~1.0寸,用泻法。

        1.3.3  辅助方法  辅助方法有:(1)用G6805电针治疗仪一组输出线接地仓与颧髎,另一组输出线接太阳与阳白。选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电针30 min。(2)用TDP神灯照射患侧面颊部,热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照射30 min。

        1.4  结果

        1.4.1  疗效标准  (1)痊愈:双侧额皱纹、鼻唇沟恢复对称,蹙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欢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2)好转:双侧额皱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欢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3)无效:经两个疗程治疗后仍未达到上述指标。

        1.4.2  治疗结果  治愈7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

        2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急性非细菌性面神经炎,使受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失去神经的支配与控制作用,出现面部表情肌弛缓不收的病理状态,俗称面瘫。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因机体正气内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经脉,以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或因素体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致肌肉纵缓不收而为病。由此可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为虚证,针灸治疗当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上一篇:大脑中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下一篇: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