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脑震荡97例TCD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26  浏览次数:582次

      作者:高国华,史立信,倪艳慧  作者单位: 054000 河北清河,清河县人民医院功能科(△神经外科)

      【关键词】 脑震荡

      脑震荡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是颅脑损伤中病理改变最轻的一种,常常缺乏器质性损伤的证据。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月对97例脑震荡病人进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诊断仪(TCD)检测,同时筛选了100例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脑震荡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改变,现将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正常对照组:选择经询问病史无近期外伤史,健康查体者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18~50岁,平均33.5岁。(2)病例组:97例患者资料均来自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男70例,女30例,最大为50岁,最小为8岁,平均31.2岁,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为伤后2h。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伤后立即出现意识丧失,时间在30min以内,有明显的逆行性健忘,伤后呼吸、脉搏、血压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CT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脑震荡。

      1.2 检查方法 病人均在清醒状态下采用以色列TRANSLINK99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MHz,常规置于颞窗探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枕窗探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并通过扬声器监测血管杂音,输入计算机,记录各血管的收缩峰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及PI值、RI值、S/D值等参数,储存并打印彩图。

      1.3 诊断标准 TCD诊断标准及采样深度均采用焦明德标准[1]。脑震荡诊断标准采用神经外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2]。

      2 结果

      97例脑震荡TCD检查结果中正常30例,占30.9%;异常67例,占69.1%。异常者中有脑血管痉挛者46例,其中部分伴有PI值的增高;单位收缩峰尖锐,PI值增高者6例;伴有单支或多支脑动脉供血不足者18例;对照组100例中TCD检查结果异常者4例,占4.0%,正常84例,占84.0%,脑血管痉挛2例,供血不足2例,脑震荡组异常结果68例中,58例为伤后10天内所检查,而11天~2个月检查异常者仅为4例。

      上述结果中24h以内检查者阳性率为90.1%,2~3天阳性率为82.7%,4~5天阳性率为76%,6~10天为67%,10天以上为34%。随着距离受伤天数增加,阳性率呈下降趋势。

      3 讨论

      过去认为脑震荡仅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功能障碍,并无可见的器质性损害。目前认为脑震荡的发病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1)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暴力作用于头部,可造成冲击部位的充血及水肿等病理改变,引起血-脑屏障的形态、功能和代谢方面不同程度的改变,导致血管源性脑细胞脑水肿,加重脑缺氧缺血。同时引起脑血管痉挛、细胞水肿等造成脑缺血、大脑血流量减少。(2)脑外伤后颅内神经介质释放导致同侧微循环障碍、脑血管收缩并间接使颅内动脉系统扩张,同时三叉神经周围神经纤维释放血管活性肽,引起神经源性炎症,造成血浆蛋白渗出及血管扩张[3]。

      尽管CT在诊断颅脑损伤的价值不容置疑,但TCD能提供CT不能反映的伤后脑血流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对CT阴性的患者,TCD提供的血流变化是临床诊治必不可少的。本组病例TCD监测结果说明:绝大多数脑震荡患者TCD的改变与受检时间有关,距受伤时间越短则阳性率越高,伤后脑血管的变化程度与继发性脑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恢复相一致。由于TCD是一种无损伤性的检测手段,可反复多次检查,对伤情变化的判断及预后的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此利用TCD动态观察脑震荡的临床演变过程,指导临床治疗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焦明德.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97.

      2 孟广远.神经外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23.

      3 钱济先.颅脑外伤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8,19(3):149.

     

    ↑上一篇:恶性脑胶质瘤局部治疗新技术及疗效观察
    ↓下一篇: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处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