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依达拉奉治疗142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5-20  浏览次数:580次

      作者:王东智 作者单位:312300 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

      关键字;依达拉奉治疗142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好发生于中老年人,是脑卒中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手段主要为溶栓和神经保护两种。自由基清除剂是近年来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而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 , MCI2186)被证实是一种脑保护剂。作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42例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2例,为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61例,女81例,年龄38~80岁,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椎-基动脉系统脑梗死或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中大面积梗死(≥4cm)39例,一般性梗死(<4cm)83例,腔隙性脑梗死16例,出血后脑梗死4例。首次或再次发病,再次发病者既往未遗留有任何神经功能缺损。已排除脑出血,且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和严重精神疾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6分,<50分。

      1.2 治疗方法

      按就诊先后序数,单数作为治疗组,复数作为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即甘露醇和/或速尿脱水、低分子右旋糖酐和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以改善微循环,胞二磷胆碱保护脑细胞,参麦活血化瘀,并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混匀后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共14d。对照组:维生素C注射液1.5g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2次/d,共14d。14d后两组治疗方案相同。治疗后7d和14d复查头颅CT或MRI ,对脑水肿程度改变进行评价;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各行CSS及巴氏指数(BI)评定[1]。

      1.3 疗效观察

      (1)脑水肿程度:根据头颅CT或MRI表现,0级:无水肿病灶;1级:轻度阴影,脑沟消失;2级:中等度阴影,脑室受压;3级:高度阴影,中线结构移位。0~1级为轻度脑水肿,2级为中度脑水肿,3级为重度脑水肿[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CSS量表),0~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缺损;31~45分为重度缺损。(3)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用巴氏指数:<25分为极严重残疾,>25分<50分为严重残疾,>50分<75分中度残疾,>75分<95分为轻度残疾,100分为正常。(4)安全性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酶谱、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并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病死率

      142例中观察至1个月131例(治疗组69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死亡2例(1例死于心力衰竭,病后第4天,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病后第13天),对照组死亡9例(6例死于脑水肿、脑疝,1例延髓梗死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2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于呼吸衰竭)。

      2.2 脑水肿改变程度比较

      见表1。治疗7d后,治疗组中重度脑水肿(2~3级)的发生率由30%降至25%,对照组由35%上升至37%;14d后, 治疗组中重度脑水肿发生率降至13%,对照组降至31%。两组比较,χ2= 4.15,P<0.05。表1 治疗前和治疗后7、14d脑水肿变化情况(略)

      2.3 CSS、BI改变

      见表2。治疗后1个月,CSS评分两组比较,t=-2.88,P<0.01;B1指数评分,t=2.74,P<0.01。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CSS和BI评分改变(略)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瘙痒2例,轻微恶心1例,ALT轻度升高1例(65 U/ L),均自行消失;发生心力衰竭和室颤1例,有严重冠心病史;消化道出血和DIC 1例,随后检查发现消化道肿瘤。其余病例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肝、肾功能、血小板和凝血酶谱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由基在缺血后的脑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缺血期,花生四烯酸在脑组织包括脑微血管中的代谢加速,导致了自由基生成的增加,自由基通过对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而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引起缺血性脑损伤,表现为神经元死亡和脑水肿; 同时,在脑缺血动物模型以及脑卒中患者的大脑缺血灶周围,存在保持部分能量代谢的低血流灌注区域,即缺血半暗带,神经保护药物可以到达该区域并阻止脑梗死进展[3]。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体外实验证实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4]。它分子量小,具有亲脂基团,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达60%,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炎性介质白三烯的产生,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从而起到减少缺血半暗带发展成脑梗死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5]。本观察结果表明,在应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参麦等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疗效明显,而且越早应用依达拉奉疗效越明显,与文献一致[6]。依达拉奉并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出血时间,不影响肝肾功能,临床上应用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2 张雪林,黄其流,陈燕萍.脑出血的CT改变与预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9,6(1):15~16.

      3 冯亦璞.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现状.药学学报,1999,34(1):72.

      4 魏岗之.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元保护治疗研究现状.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0):708.

      5 狄晴,葛剑青.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184.

      6 Edaravone Acute Infarction Study Group. Effect of 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 rdarvone(MCL-186), on acutebrain infarction,randomized,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 atmulticenters. Cerbrovascular Diseaaes,2003,15:222~229.

    ↑上一篇: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诱发大鼠伏核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
    ↓下一篇:主动脉夹层合并神经系统损害10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