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0-06-12  浏览次数:572次

      作者:王少兰 吕素芳 陈兰英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宣化 075100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60例外周血白细胞CpnDNA阳性病人和60例CpnDNA阴性病人,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血脂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pnDNA阳性组,多发性斑块、软斑、混和斑显著多于CpnDNA阴性组(P<0.05);CpnDNA阳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高于CpnDNA阴性组(P<0.05);CpnDNA阳性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高于CpnDNA阴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CpnDNA阴性组(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能升高TC、LDLC,降低HDLC,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肺炎衣原体感染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已有研究认为Cpn感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1]高分辨超声检查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Cpn感染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二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我院内科2005.2~2007.3月的住院病人。选取60例CpnDNA阳性患者,

      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67.2±9.3岁;选取60例CpnDNA阴性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68.1±10.4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患者CpnDNA。②颈动脉超声检查:有专人使用HP8500GP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常规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形成。③血脂测定:所有病人禁食12h后采集肘静脉血,使用同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C、TG、HDLC、LDLC。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斑块类型 CpnDNA阳性组多发性斑块、软斑、混和斑显著多于CpnDNA阴性组(P<0.05),硬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斑块情况比较

      2.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CpnDNA阳性组平均0.98±0.19mm,CpnDNA阴性组平均0.86±0.16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2 两组血脂比较

      2.3 两组血脂比较 CpnDNA阳性组TC、LDLC显著高于CpnDNA阴性组(P<0.01),HDLC显著低于CpnDNA阴性组(P<0.01),T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提示:Cpn感染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相关[2]。另有研究发现:颈动脉硬化的程度与Cpn感染高度相关[3]。已有学者从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斑块中分离出活的Cpn菌株。脑梗死的发生与斑块性质密切相关,软斑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也证明,CpnDNA阳性组IMT显著高于CpnDNA阴性组(P>0.05),多发性斑块、软斑、混和斑显著多于CpnDNA阴性组(P<0.05),表明Cpn感染使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更严重,影响斑块的稳定性导致脑梗死发生增加。Cpn对血管动脉壁的慢性感染可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诱导炎症因子等产生,促进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导致血管慢性炎症病变,从而改变血管自身生物学特性,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也可通过引发脂质代谢异常[4],升高TC、LDLC,降低HDLC,从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HDLC降低,减少了胆固醇从动脉壁上的清除,使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壁中,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LDLC的升高,最终导致泡沫细胞增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发展。

      综上所述,Cpn感染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于Cpn感染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能可以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小规模抗生素治疗的临床实验提示,针对Cpn的治疗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5]。由于我们研究的样本数小,时间较短,进一步研究可扩大样本数,必要时增加动物实验,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Wong YK,Callagher PJ,Ward ME.Chlamydia pneumoniae and atherosclerosis[J].Heart,1999,81(3):232238

      2 王卫群,史益军,余竹元.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对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8):674675

      3 冈田丰治,大村佑司,西尾纯江,等.肺炎衣原体感染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J].医学检查,2003,52(10):12701273

      4 杨彤,李凡.老年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2):180181

      5 牛玉宏,金雪娟,许从峰,等.肺炎衣原体感染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6(2):8082

    ↑上一篇:大鼠急性局灶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
    ↓下一篇: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