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颅内蛛网膜囊肿34例

    发表时间:2011-09-06  浏览次数:607次

      作者:袁军辉,冀军玲,卢国奇,马国峡,卢榜良  作者单位: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关键词】 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我院199505/200702收治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34(男23,女11)例,年龄8 mo~65岁(平均21岁). 病程2 mo~8 a(平均1.5 a). 4例有外伤史,6例为偶然发现,2例有脑膜炎病史. 囊肿体积20~110(平均45)mL. 其中侧裂区19例,大脑半球8例,枕大池4例,鞍区1例,桥小脑角2例. 非进行性头痛、头昏,或伴呕吐、视乳头水肿19例,癫痫发作4例,肢体运动障碍3例,注意力不集中3例,视力减退1例,7例无明显症状. 其中4例有局限性颅骨隆起. 颅脑CT检查23例,5例经MRI进一步证实,CT表现为边界清楚、内容物为均匀一致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占位,与脑脊液密度相同,无明显增强效应,CT值为4~17(平均7.5). 颅脑MRI检查16例,表现为长T1,长T2,与脑脊液信号相同的囊性占位,无明显增强效应,Flair像上呈低信号. CT,MRI均显示局限脑组织受压征象,周围脑组织无水肿. 11例行脑电图检查,6例表现为局限性慢棘波. 7例无症状患者中4例随访、定期复查,30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5例行囊肿全切术,17例采用囊壁大部切除加脑池开放术,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全部或大部切除囊壁,打通临近的脑池,使囊腔与深部脑池充分沟通,利于再产生囊液的吸收、循环;有癫痫症状者,在脑皮层电极指导下行癫痫病灶切除术,功能区行多处软脑膜下横断术. 8例采用囊腔腹腔分流术. 结果本组手术病例中,27例随访时间在3 mo~7 a(平均2 a),随访期内复查颅脑CT显示:囊肿消失6例,囊肿缩小12例,略有减小4例,无变化5例,1例症状复发,复查CT显示囊肿腔迟发性出血,再次手术治疗,1例腹腔管末端堵塞,再次手术调整;17例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或缓解,3例癫痫症状减轻或药物得以控制,2例肢体运动障碍症状好转,2例注意力不集中患者学习好转,1例视力改善,3例症状无好转,1例无症状患者术后无新发症状. 本组22例囊壁切除物经病理学证实符合蛛网膜囊肿壁组织,30例囊液送检证实与脑脊液成分相同.

      2讨论颅内蛛网膜囊肿发病率较低,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0.4%~1%,其中50%~80%位于侧裂区[1-2]. 病因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临床常见的蛛网膜囊肿多为先天性,称为真性蛛网膜囊肿或特发性蛛网膜囊肿;继发性为颅脑损伤、出血、炎症、肿瘤、创伤所致蛛网膜下腔粘连,脑脊液聚集,流出不畅所致,发病率较低[3]. 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为慢性颅高压症状、癫痫发作、脑局部或神经功能缺失. 目前一致认为,有下列表现者具有手术指征:①颅内出血,如硬膜下或囊内出血;②有颅内压增高征;③有局灶性神经体征,如偏瘫、失语、视力减退等;④癫痫反复发作及药物控制不佳者;⑤囊肿增大或合并脑积水;⑥儿童期的蛛网膜囊肿影响脑组织或功能发育者,尤其是囊肿直径>3 cm者. 对于无症状患者是否手术治疗,目前有争议. 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其手术目的是清除囊液、切除囊壁,解除其对脑组织的压迫,并防止复发[4];对于术后复发、合并严重脑积水、囊肿位于中线、老年患者可考虑行囊肿腹腔分流术,如脑室进行性扩大,则应作脑室腹腔分流术,而对于癫痫、囊内出血、囊肿直径<2 cm、多房囊肿、有脑膜炎病史的患者,我们不主张分流手术.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①囊肿切除、囊壁大部切除应在显微镜下微创操作,充分松解内层囊壁与下方及周边血管的粘连,勿损伤邻近重要血管,特别是侧颞静脉和一些桥静脉,尽量安全切除;②术中尽量保持囊肿完整性,释放囊液速度宜慢;③尽可能广泛打通临近脑池及蛛网膜下腔,这是防止复发的关键;④术中确切止血,冲洗术野至清亮;⑤术中常规悬吊硬脑膜;⑥囊腔较大时,予以明胶海绵填充. 术后并发症包括癫痫、神经损伤、感染、导管堵塞、囊肿复发、迟发性颅内出血、弥漫性蛛网膜下腔积液、脑积水、颅内压增高、低钠血症等[5],发生率已明显降低. 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实践,我们认为: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以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和囊肿腹腔分流术应用较多,且被证实安全有效,对于手术方法的选择,我们倾向应用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对于囊肿壁的切除应在显微镜下轻揉操作,术中注意脑保护,充分打通临近脑池及蛛网膜下腔,确切止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振宇,杨小朋,艾克拜尔,等.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J].新疆医学,2006,36(3):40-42.

      [2] 吴立权,陈谦学,易书贵,等.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方式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8(10):255-258.

      [3] 冯祖荫.颅内蛛网膜囊肿[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107.

      [4] 冯祖荫.也谈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6(5):206.

      [5] Christian A,Helland MD.Arachnoid cysts in adults: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rnal shunts to the subdural compartment[J].J Surg Neurol,2006,66:56-61.

    ↑上一篇:垂体腺瘤117例临床病理分析
    ↓下一篇:多发伤死亡83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