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心理干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6-02  浏览次数:581次

      作者:罗宝萍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抑郁;干预性研究

      急性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抑郁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会防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我们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观察其对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①经临床及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发病在8~48h内;②临床类型为完全性卒中;③首次发病或曾发病但未留有神经功能缺失;④均伴发抑郁症状,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R)[1],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进行量化评定,均>17分;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2 排除标准 ①昏迷或癫痫样发作;②3个月内严重颅脑外伤或半月内重大创伤性手术;③年龄>75岁;④消化道、皮肤、呼吸道、泌尿系感染;⑤严重肝、肾、心功能衰竭及青光眼患者。

      1.3 病例选择 我院2004—2005年符合上述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55~74(67.5±2.0)岁;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59~73(63.5±2.5)岁。

      1.4 心理干预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

      支持性心理治疗包括解释、支持、安慰、保证等;而系统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分析、认知治疗、暗示疗法、家庭和集体治疗等。本组病人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辅以集体治疗。

      2 结果

      治疗2周、4周后分别以HAMD量表及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定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见表1。两组均随着HAMD评分的下降,ESS评分也逐渐下降,两者呈正相关。治疗组抗抑郁的效果明显优与对照组。 当HAMD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时,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对治疗有信心,主动加强功能训练,积极要求家属被动功能训练,促进功能恢复,ESS评分也明显下降。

      3 讨论

      表1 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ESS评分比较抑郁状态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20%~60%中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抑郁状态是影响中风患者康复的障碍之一[2]。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人焦虑、抑郁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加之脑卒中患者多发病急,患者社会角色转换不当,疾病的预后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以及经济状况等。脑卒中在抑郁、焦虑的发病中起了触发作用[3]。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既可导致躯体症状加重,又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使生存质量降低。值得注意的是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从几年的临床观察和治疗经验来看,抑郁确可使躯体症状加重,而神经功能缺损和随之带来的社会、家庭影响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了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抑郁症的出现对神经功能的康复也是不利的。因此,应重视对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良好的个体化心理干预,可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正确发挥心理防御机制,改善或消除其抑郁症状,及早改善和消除情感障碍,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4]。因此,对上诉入围的脑卒中患者正确应用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脑卒中的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为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护理的常规处理。

      【参考文献】

      1 顾牛范,王祖承,王士清,等.精神医学进修讲座[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7

      2 邢诒刚,陶恩祥.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伴抑郁症状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7,25(4):231-232

      3 于欣,许兵,田运华,等.老年期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5):276-278

      4 石如平.氟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非精神病邢抑郁[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8,6(2):95

    ↑上一篇: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原花青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SOD、MDA和NF-κB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