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52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30  浏览次数:603次

      作者:贾汶兰,丁莉鲁,鲍冉  作者单位: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 新汶 271233

      【摘要】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SAH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H后再出血时间主要在距第一次出血2周内发生(46.15%);再出血与收缩压升高相关(P<0.05)与舒张压升高关系不大(P>0.05);过早活动与不良刺激可致再出血;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亦是其相关因素;男女性别无差异;临床症状恶化与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充分认识SAH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但有效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临床特点;相关因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再出血是SAH主要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临床病情恶化和病死率的增高。致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复杂,笔者收集了52例再出血的SAH患者,分析报告其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因SAH患者中再出血患者52例,男38例,女14例,男∶女=2.7∶1;年龄33岁~69岁,平均年龄50.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5例(67.30%);吸烟史20例(38.46%),均为男性,占男性患者的52.63%;饮酒史18例,其中男性15例,占男性患者的39.47%;女性3例,占女性患者中的21.43%。

      1.2 临床表现

      1.2.1 再出血时间 距首次出血2周内再次出血24例(46.15%),3周~4周内再出血10例(19.23%),5周~6周内再出血5例(9.61%),7周~8周内再出血3例(5.77%),8周~0.5 a内再出血3例(5.77%),1 a~2 a内再出血2例(3.85%),2 a后再出血5例(9.61%)。

      1.2.2 再出血时血压 52例患者首次出血时收缩压平均为170.5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平均101 mmHg。再出血时分别是193.27 mmHg(P<0.05)和104.83 mmHg(P>0.05)。

      1.2.3 均经颅脑CT证实 出血部位:大脑外侧裂池25例,脚间池、环池20例,其他7例。其中脑血管造影30例,发现动脉瘤26例,动脉畸形4例。

      1.2.4 诱发再出血的因素 情绪激动、焦虑不安、血压波动明显诱发者17例(32.69%);过早下床活动诱发者共10例(19.23%);用力大便诱发者9例(17.30%);肺部感染剧咳诱发者8例(15.38%);其他原因或原因不明的再出血8例(15.38%)。

      1.2.5 临床特点和预后 再出血后临床症状(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烦躁、动眼神经麻痹症)加重或新出现42例(80.77%),死亡17例(32.69%),与随机抽取的32例SAH患者无再出血者进行对照,临床症状无变化者27例(84.37%),恶化3例(9.37%),死亡3例(9.37%),两组比较临床症状恶化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2 讨论

      根据本组资料的分析,SAH再出血以2周~4周内好发,尤以2周内明显(46.15%),与文献报道一致[1],可能是由于首次出血后7 d~14 d为纤维蛋白溶酶活性达到最高峰,易使首次出血部位封闭破裂处血块溶解,而此时破裂处的动脉壁尚未修复,在外因作用下引起再出血。用力大便、情绪激动、血压波动、焦虑不安、过早下床活动、剧咳及长期饮酒和大量吸烟,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压增高致再出血。高血压作为SAH的主要危险因素已被广泛接受,本组资料显示再出血与收缩压有关(P<0.05),与舒张压变化关系不大(P>0.05),同时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抽搐、烦躁、动眼神经麻痹等临床症状加重或新出现,临床恶化程度会增高(80.77%),病死率增加(32.69%),与无再出血同期SAH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WTLLIS环血流动力学压力的改变,高血压和血管脆性的增加是形成动脉瘤的3个主要因素,因吸烟能影响这3个因素,并能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激活肺巨噬细胞活性,促进蛋白水解酶释放,而影响血管的溶解组织,使血管脆性增加,增加了SAH的危险性,因而推测SAH后再出血与其有关。Lougstreth[2]等把吸烟和饮酒分别列为SAH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饮酒可能引起高血压或其他包括凝血机制改变和脑血流加速而促进SAH的发生,这一观点已被JUvel等研究证实[3]。结合本组资料,饮酒及吸烟史与SAH发生再出血亦相关。总之,密切观察SAH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控制高血压,避免和防治诱发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是防治再出血的基本途径,同时治疗更加重要。治疗,一般治疗:出血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应用止血剂。头痛剧烈者可给止痛剂、镇静剂、并保持大便通畅。当伴颅内压增高时,应用甘露醇溶液脱水治疗;尽早病因治疗:如开颅动脉瘤夹闭、动静脉畸形或脑肿瘤切除。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神经系统脑血管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9.

      [2] Longstrath WT,Nelson LM,koepsell TD,et al.Cigarette smoking alcohol use,and Subarachnoid hemorrage[J].Stroke,1992,23:1242.

      [3] Juvelas,Hillbom M,Numminen H,et al.Cigarette smoking alcohol consumption asrish factors for aneurgsmall subarachnoid hemorrage[J].Stroke,1993,24:639.

    ↑上一篇:经鼻-蝶窦入路至鞍区内镜解剖与显微解剖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的临床分析和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