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10-25  浏览次数:657次

      作者:王军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手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压力,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脑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很大负担。目前,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在治疗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本科1998-2008年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均采用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患者,其中男81例,占63.3%,女47例,占36.7%。年龄30~82岁,平均38.2岁,血肿量均≥30ml,其中皮层出血27例,占21.1%,基底节区出血68例,占53.1%,丘脑出血19例,占14.8%,小脑出血6例,占4.7%,脑室出血8例,占6.3%。

      1.2 治疗方法

      1.2.1 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对发病急、出血量大、中线移位或已脑疝患者,采用此方法,可迅速达到清除血肿,减压的目的。小脑出血多采用此方法,具体有大骨瓣和小骨窗开颅两种方法,本组有63例采用此方法。

      1.2.2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采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根据颅CT,选择穿刺针长要适宜(靶点体表到血肿中心距离等长[1])。局麻下钻入该针达血肿腔,清除部分血肿,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3万单位,闭管2h后开放,配合脱水剂。以后每日1次,3~4天拔管,本组有40例采用此方法。

      1.2.3 脑室外引流术 对原发脑室出血或其他部位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室铸型的患者采用此方法。根据情况采用右侧或双侧额角穿刺外引流,术后经外引流管注入尿激酶以溶解血肿,尿激酶应用次数及用量视具体情况决定,并适时配合腰穿放液,本组有25例采用此方法。

      2 结果

      本组128例病例,治愈45例,占35.1%,好转71例,占55.5%,但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有待恢复,植物生存5例,占3.9%,死亡7例,占5.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出血后20~30min颅内血肿形成,一般3h血肿周围水肿尚未形成,6~7h后出现水肿,如血肿长时间不清除减压,可因脑组织的缺血,软化,坏死而致功能障碍难以恢复[2]。外科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组织受压,改善脑血循环,打破出血后血细胞分解、脑水肿、缺血、软化等一系列继发损害的恶性循环,为受压脑组织及早恢复提供机会[3]。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是:适当的手术时机、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对手术不同方法进行比较:(1)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创伤大,费用高,去骨瓣的患者需进行二期颅骨修补术,产生了二次手术风险。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达到止血、立即减压的目的,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2)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采用专利器械并配合生化酶(尿激酶)技术,损伤极小,仅受一次性3mm针道损伤,减少了再出血机会,适合各部位脑出血,特别是深部位出血,且对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患者尤为适合。一般基底节区≥30ml,丘脑≥15ml,小脑>10ml,可行微创治疗[4],此方法具有安全可靠、费用低等特点,便于基层医院应用。(3)脑室外引流术,适用于原发性,继发性脑室出血病人,其作用在于引流清除脑室内积血,运用尿激酶加速血肿清除,阻止或缓解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总之,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脑出血,有效果好、疗程短、致残率及致死率低等特点,早期应用外科治疗,能减少血肿对脑组织的继发损害,只要抓住时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积极预防并发症,就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降低残死率。

      【参考文献】

      1 胡长林,苏亿年. 高血压脑出血的超早期微创治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2(6):436-437.

      2 薛庆澄,王忠诚,史心原.神经外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44-349.

      3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89.

      4 黄如训.原发性脑出血的分型分期治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2):65-68.

    ↑上一篇:深静脉穿剌管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