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11-29  浏览次数:635次

      作者:席培军,王海侠,赵艳华  作者单位: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脑出血;术后;偏瘫;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其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术后常因病情危重而忽视了患侧肢体的早期功能锻炼,致使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较慢并且容易发生废用综合征。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1],为此我科对10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出血均位于基底节区,出血量在30~50 ml之间,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第1天测量患者患肢肌力在Ⅰ级以下。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52例,其中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57±6)岁;康复组54例,其中男32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60±4)岁。2组性别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案相同。

      1.2 方法

      1.2.1 体位护理:对照组肢体按常规摆放,健侧卧位及仰卧位时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患侧卧位时每小时更换1次体位。康复组采用治疗体位:①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下方垫一小枕,上臂内侧放一小枕,手心向下或手握一毛巾卷,使手指处于半握拳位,患手略高于身体。患侧臀下垫一小垫。大腿、小腿的外侧中段各垫一毛巾卷,腘窝处再加一小软枕使腿微屈。足底与床尾之间放一硬枕,保持屈髋、屈膝、踝背屈90度,双足之间放一硬枕。②健侧卧位时,背后放一厚枕,患侧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曲,拇指外展,四指伸展,上肢垫一厚枕使上肢略高于身体,健侧下肢自然伸直,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90度,放在枕上。③患侧卧位时,患侧肩关节屈曲、外旋、外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屈,四肢伸展。患侧髋膝关节伸展,健侧髋、膝关节屈曲90度,放于枕上,背后放一厚枕。

      1.2.2 肢体活动:对照组患者不给予早期康复锻炼活动。康复组术后48 h神经症状稳定后即可开始患侧肢体的功能康复锻炼,主要包括手法按摩、被动活动及主动活动。①按摩依据按、摩、揉、捏四法,顺序由远心端至近心端,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2次/d,20~30 min/次。②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2次/d,每次每个动作10次左右。顺序活动由上到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幅度由小到大牵伸痉挛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③主动运动,当患者神智清楚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主要的训练方法有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2],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训练时间由短到长,注意防止意外的发生。

      1.2.3 有效率的评价:术后第14天评价患者肌力及废用综合征发情况:显著有效:患侧肢体肌力恢复在Ⅲ级以上,无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关节痉挛等废用综合征;部分有效:患侧肢体肌力在Ⅰ~Ⅱ级以上,部分有废用综合征的发生;无效:患侧肢体肌力0~Ⅰ级,有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显著有效18例,部分有效15例,有效率为63.46%,康复组显著有效26例,部分有效16例,有效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P<0.05)。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病死率高,存活者约有50%~70%遗留偏瘫等严重残疾,康复护理是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传统的观念是脑出血后患肢的功能康复要在患者病情平稳后开始,一般情况下需要10~14 d的时间[3],但是患者的废用性肌萎缩,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关节挛缩等废用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增高,有资料表明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再发或进行性加重的比例并未增加。术后良好的肢体位置摆放可以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脑出血的早期患者患侧肩关节囊极为松弛,肩关节韧带较薄弱,若护理不当或健侧卧位时不注意患侧关节的保护,极易导致肩关节半脱位。正确的体位能使松弛的肩关节保持相对稳定,从而避免了上述因素造成的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紊乱,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及血管运动神经麻痹有关,在康复护理中适当抬高患肢可促进患肢血液及淋巴回流,减少了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同时正确的体位还能对抗上肢屈肌和上臂内收以及下肢伸肌痉挛,防止关节痉挛。

      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还可促进侧支循环式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使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增强患者患肢残存功能的恢复程度[4]。

      本资料中康复组患者在术后48 h即开始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经过观察比较发现其肌力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废用综合征的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即给予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有助于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这一点是药物所不可代替的。但是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应该仅仅是术后的短期工作,应该坚持到患者重返社会,更应该让康复工作从医院向家庭过度。

      【参考文献】

      1 金学菊,汪梅,黄月梅,等.50例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6,13: 17551756.

      2 李月琴.36例脑卒中瘫痪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山西中医,2008,24:6162.

      3 赵晓春,苏灵芝.脑水肿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 6.

      4 杨增勤.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51152.

    ↑上一篇: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的体会
    ↓下一篇: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附45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