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积极合理治疗椎管内肿瘤

    发表时间:2011-11-10  浏览次数:607次

      作者:徐启武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上海 200040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管 治疗

      本期发表的关于椎管内肿瘤的论文,报道了作者们在各自领域高难课题的实践经验,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在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胶质瘤方面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我国神经外科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治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普及与提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半椎板切除技术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型沟通性肿瘤,既获得了肿瘤切除的良好效果,又减少了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这完全符合当前微创神经外科的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则在手术切除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时,开始关注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探索一期脊柱内固定。近来,笔者还不时能看到应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椎管内肿瘤,以及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一期行脊柱内固定的报道,这均反映了病理及手术状态下的脊柱力学改变已越来越引起我国脊髓、脊柱外科工作者的关注。所有这些报道,除了有很好的具体经验可供借鉴外,还有良好的示范意义。临床工作者均应不断探索新的手术路径与显微手术技巧,制订周密的治疗计划,力争一期全切除肿瘤和提高术后疗效,必要时还应邀请手外科、胸外科或骨科等专科医师共同参与,选择联合入路,并确定单次或分次手术切除肿瘤,以确保安全、彻底地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要牢固地树立微创意识,积极探索、实践、提高与推广微创技术,包括术前血管内栓塞、半椎板切除技术、椎板切开成形技术、内镜技术、导航技术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等;要深入学习与研究脊柱在各种状态下的生物力学变化,全面了解各种脊柱固定材料及其固定器械的利弊,以便更客观、正确地理解病变和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并据此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包括减少对脊柱的创伤和施行合理的脊柱内固定术),避免或减少术后脊柱不稳定。此外,还需积极开展脊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与功能重建,促进病人功能恢复和重建部分已经丧失的功能,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提高病人自立和回归家庭与社会的能力。同时,还需研究与建立统一的脊髓功能评估体系,以便能对病人的脊髓功能状况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估,这亦利于分析总结不同单位、不同时期的临床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椎管内肿瘤的诊疗水平。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在提倡积极合理手术治疗的同时,我们也应怀着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加深对根除性肿瘤切除的理解,充分认识手术的潜在难度,客观、正确地评估术者所在单位的条件与能力;不要对病人贸然施治,以免因设备或技术条件限制而施行不恰当治疗,造成病人终身残疾或失去根治机会。应实事求是地告知病家一切,以便病家根据自身的各种条件,选择适合于他们的最佳治疗方案。

    ↑上一篇:床突旁动脉瘤术中吲哚菁绿脑血管造影的应用 (附5例报告)
    ↓下一篇:白细胞介素12基因修饰大鼠胶质瘤9L/ rIL-12细胞的建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