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9例

    发表时间:2011-11-17  浏览次数:678次

      作者:白宗旭  作者单位:镇安县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镇安 711500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血肿 继发性 手术治疗

      1临床资料

      199802/200701收治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9(男8,女1)例,年龄41~84(平均69.2)岁. 单侧病变7例,双侧2例(其中1例单侧发病70岁女性患者同时合并硬膜外血肿);有明确外伤史者4例,另5例无明显外伤史,但均有不同程度自觉症状,如头痛,反应差,记忆下降,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 硬膜下积液确诊. 伤后至出现状1 wk~1 mo(平均18.2 d),慢性硬膜下血肿确诊时间21 d~4 mo(61.5 d). 血肿量用多田公式计算单侧40~80 mL. 患者均为CT确诊,2例MRT行诊断. 术前GCS评分均9分以上. 9例中7例在局麻下行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1例(男性,84岁,双例额骨顶慢性硬膜下血肿达150 mL)在静脉全麻下行双侧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1例(女性,70岁)单例发合并硬膜外血肿行静脉全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引流术. 术中注意仔细冲洗血肿腔至冲洗盐水清亮,钻孔部位置高位充分排气,术后2,5,7 d常规复查CT. 全组患者手术后2 d意识状态明显改善,GCS评分13以上,复查头颅CT受压脑组织复张,术区有不同程度的水样密度占位及少量积气(体积约30 mL). 术后5~7 d拔除引流管,CT检查手术区占位<10 mL. 术后随访3 mo,GCS评分正常.

      2讨论

      硬膜下积液又名硬膜下水瘤,是因颅脑损伤时脑组织移位,蛛网膜撕裂,脑脊液自破裂孔溢出至硬膜下,在硬膜下及蛛网膜间聚积而成.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指损伤后3 wk以后在硬膜下与蛛网膜之间形成的有包膜的血肿;以老年患者多见,尤以前额及枕后着力多见. 损伤使脑组织移位,引起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蛛网膜粒、静脉窦、硬膜下水瘤受损出血,形成血肿[1-3]. 本组平均年龄在69.2岁,除1例41岁外,其余均为高龄患者,血管脆性强,且不同程度合并脑萎缩(5例),同时存在硬膜下积液,桥静脉、蛛网膜粒张力较大,是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原因. 本组多是农村患者,医生及患者对本疾病的认识不够,再次是外伤致桥静脉撕裂,硬膜下水瘤受损的成因很大,从而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 颅内损伤硬膜下积液形成后伴发外伤后低颅压,致颅内容量代偿性调节,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脑脊液分泌量增加,从而导致有活瓣、无交通的硬膜下积液增加,以致撕裂桥静脉,血液从活瓣口进入,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2-3]. 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虽然少见,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单纯硬膜下积液,颅脑损伤相对较轻,如果处理及时合理,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效果较好[5]. 一经发现继发硬膜下血肿,应尽早手术治疗为宜,争取获得良好预后. 对血肿量少,占位效应不明显者,应建议住院观察治疗或定期门诊检查. 出现病情进展,从速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 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1997:336-343.

      [2] 李卫,吕松林,孙守成. 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1):38.

      [3] 赵东林.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探讨[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4):252.

    ↑上一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监护
    ↓下一篇:红细胞变形指数影响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