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1-11-23  浏览次数:646次

      作者:方蓉  作者单位: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使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 方法 将70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36例采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定量、间断滴入湿化液,比较两种方法湿化的效果。 结果 实验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使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气道湿化;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后,气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当吸入气体未经上呼吸道湿润,就会从黏液中夺走水份,使黏液逐渐变稠,阻塞管腔,影响呼吸功能。同时,干燥的气体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导致细菌的侵入,容易发生感染[1]。因此,呼吸道的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维护正常呼吸功能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70例患者,其中36例应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与另外34例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选择在我院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70例, 其中男性46例, 女性24例; 年龄15~72岁, 平均(42±8)岁;平均住院 (32±7)天; GCS评分3~8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36例, 对照组34例。气管切开后均用金属套管,内套管每日消毒3次,患者均住监护病房,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两组间GCS评分、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用50 ml注射器抽取0.45% 生理盐水50 ml+盐酸氨溴索30 mg,再接上专用泵管,然后将注射器固定在微量注射泵上,泵管的另一端接上剪去针头的头皮针,排气后插入气管套管内壁5~8 cm,用胶布固定好,以3~5 ml/h速度将湿化液持续泵入气管内,根据室内温度、湿度及痰液粘度调整速度。

      1.2.2 对照组 用0.9%生理盐水50 ml加入α-糜蛋白酶4 000 U, 每间隔1 h,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3~5 ml滴入到气管内。

      1.2.3 各项判断标准 痰痂形成指吸痰时吸出痰痂堵塞气管内套管。刺激性咳嗽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咳嗽或呛咳。气道黏膜出血指吸痰时发现痰中带血丝或血痰。肺部感染指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8.3℃,白细胞>10×109/L,肺部听诊有湿啰音,胸部X片显示肺纹理增多、增粗,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发生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肺部感染发生率两组也存在差异(P<0.05)。见附表。

      3 讨论

      3.1 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湿化必须加强 气管切开后,人工气道建立,吸入气体的湿化是保证气道黏膜纤毛正常的重要条件,吸入至下呼吸道的空气应保持在饱和湿度状态。通常情况下,呼吸道内湿度与温度是稳定和恰当的,一旦人工气道建立后,丧失了呼吸道的加温、湿化作用,分泌物不易排出,而使呼吸道的抗感染力明显下降,还可使肺表面的活性物质遭到破坏而导致肺顺性下降,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炎症[3]。所以,加强人工气道湿化非常重要。

      3.2 两种气道湿化液的比较 湿化液有减少黏液同支气管壁的黏着性,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有润滑支气管壁的作用,能促进痰液稀释和排出。0.45%生理盐水属低渗溶液, 水份蒸发以后, 留在呼吸道内的水份渗透压符合生理需要, 较少引起刺激性咳嗽, 并且缩短了咳痰时低氧血症的持续时间, 部分患者能自行将痰咳出, 大大减少了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的危险[4]。而0.9%生理盐水, 当其进入呼吸道后水份蒸发, 成为高渗溶液, 氯化钠沉积在支气管壁上影响纤毛运动, 痰液脱水变稠而不易咳出, 甚至形成痰痂、痰栓, 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 肺部感染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溶解黏液的祛痰药, 能裂解痰中酸性黏多糖, 抑制酸性黏多糖在腺体杯状细胞中的合成, 增加支气管腺体分泌, 刺激Ⅱ型腺泡上皮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有利于支气管上皮的修复, 从而调节浆液和黏液分泌, 降低痰液黏稠度, 改善纤毛上皮黏液层的运输功能, 促进患者呼吸道黏液正常分泌[5],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和痰痂的形成。此外,盐酸氨溴索还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加抗炎能力。而α-糜蛋白酶,有报道糜蛋白酶加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时,湿化液在进入下呼吸道内易诱发气管痉挛引起刺激性咳嗽,将部分进入气道的湿化液咳出,气道深部得不到充分湿化,易形成下呼吸道痰痂阻塞并继发肺部感染,增加吸痰次数和延长吸痰时间,导致气管黏膜损伤出血[6]。

      综上所述,经临床观察,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对气道刺激小,可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黎.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进展.护理研究, 2007,21(5):1 225-1 227.

      [2] 肖正伦.危重症监护医学与ICU.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208-210.

      [3] 俞森洋,张文娟.现代呼吸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26-427.

      [4] 苏春燕.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63.

      [5] 张爱知,马伴吟.实用药物手册.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6-97.

      [6] 于素霞,张惠勇,陈凤鸣.α-糜蛋白酶喷雾吸入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阻塞性肺气肿.新药与临床,1997, 16(2):119.

    ↑上一篇:恶性胶质瘤手术联合32P胶体内放射治疗胶质瘤
    ↓下一篇: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