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创穿刺吸引术治疗78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15  浏览次数:638次

      作者:于如江,刘甲木  作者单位:吉林市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吉林 132001

      【关键词】 微创;穿刺;高血压脑出血;抽吸

      我院自2000年6月~2008年6月,采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尤其是超早期穿刺治疗38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31例,年龄40岁及以下9例,41~60岁48例,61~70岁13例,71~80岁6例,80岁以上2例。GCS评分:3~5分13例,6~8分30例,9~12分24例,13~15分11例。癫痫发作8例,一侧瞳孔散大12例,双侧瞳孔散大5例。出血部位:头部CT所示壳核出血46例,脑叶出血15例,丘脑出血13例,小脑出血4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10~20ml 4例,20~60ml 32例,60~100ml 30例,100ml以上12例。血肿破入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24例,一侧或双侧脑室铸型10例。脑出血并发症:肺内感染8例,消化道出血10例,急性心肾功能衰竭2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糖尿病伴心肌梗死2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根据CT扫描定位,选择血肿量最大层面,测量血肿中心到颅表最近点的距离即为穿刺针长度,该点为穿刺点,穿刺点要避开头皮、硬膜、脑表的大血管及重要脑功能区。应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穿刺针,穿刺针尾部接电钻,直接经皮钻透颅骨及硬膜,退出钻头,换入钝头针芯,缓慢送入血肿腔中心,不锈钢针固定在颅骨上,拔出针芯后尾端封盖,钢针侧孔接侧引流管,即可抽出血肿液态和半固态部分,首次抽吸量宜为原血肿量的50%~70%,如抽出血肿量低于原血肿量的40%,可以卸下穿刺针底座封盖,插入针形血肿粉醉器,用5ml注射器反复快速注入生理盐水粉碎血肿,并经侧孔抽出血肿,至残余血肿量少于原血肿量的50%,如引流管无新鲜出血,可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3~5万U,保留4h后开放引流,血肿破入侧脑室,引起一侧或双侧脑室铸型可行对侧或双侧脑室穿刺吸引术,如脑室引流不畅,可向脑室内注入1万U尿激酶,保留2h后开放引流,每日尿激酶液化冲洗血肿腔1~2次。大量长条形血肿可行双针穿刺引流,术后1、3、5、7d及2周复查头部CT,血肿清除80%~90%即可拔针,血肿腔穿刺针最多保留7d,平均4.3d,脑室内最多保留2周。

      1.2.2 手术时间:发病6h内穿刺38例,6~24h穿刺32例,24~48h穿刺8例。

      1.2.3 疗效标准:患者患病6个月以后随访,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划分:ADL1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2部分恢复日常生活或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ADL3家庭生活需人帮助,可拄杖行走;ADL4卧床不起,但保持意识;ADL5植物生存状态。

      2 结果

      本组78例,死亡14例,总死亡率17.9%,6h以内穿刺治疗38例,死亡5例(13.2%),ADL113例,ADL211例,ADL310例,ADL43例,ADL51例;6~48h穿刺治疗40例,死亡9例(22.5%),ADL17例,ADL29例,ADL315例,ADL47例,ADL52例。本组数据显示:6h以内穿刺治疗与6~48h穿刺治疗比较,前者死亡率低,生活能力优于后者,术后再出血5例,均发生在8~24h之间,经针形血肿粉碎器用液流正压粉碎血肿,液化血肿,至抽吸引流血肿处理,无1例死亡。合并肺内感染及消化道出血死亡5例,出血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死亡2例,糖尿病伴心肌梗死死亡1例,心肾功能衰竭死亡2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剧,病情凶险,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外科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手段,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重要的是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1]。近年国内报道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死亡率仅为10%[2-4]。但仍存在手术器械粗笨,操作复杂,用时较长,不利于尽早清除血肿。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过去争论较大,目前由于神经影像技术对血肿的准确定位,许多学者主张在未发生严重脑水肿之前超早期(<6h)清除脑内血肿[5],以减轻急性占位效应,改善脑循环,减轻继发脑损害。动物实验已证实脑出血30min后,邻近组织出现“海绵样改变”,3h后范围扩大,6h后紧靠血肿的脑组织坏死,周围血管特别是静脉出血,12h后坏死出血相互融合,说明不可逆损害多在6h左右,尸检统计表明,大多数脑出血死亡病例都在出血后早期内死亡,因此发病后尽早手术,可以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6]。单宝昌[7]报道超早期微创穿刺治疗36例高血压壳核出血,仅3例死亡,21例恢复工作或日常生活,取得满意的疗效。本文资料显示,超早期手术治愈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低于早期手术。

      该微创穿刺手术方法依据CT摄片简易定位,20ml以上血肿均能作到一次性穿到血肿中心或血肿中心附近,在局麻下约10~20min即可完成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手术全过程。该方法无严格禁忌证,对患者年龄大小,血肿量大小,血肿的部位均无严格限制,且创伤小,痛苦轻,血肿清除彻底,安全简便,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或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幕上血肿20ml以上从保护患者神经功能的角度,应积极采取微创穿刺手术,小脑血肿大于10ml可采用微创穿刺手术。为防治再出血,烦躁患者要查明原因,清除烦躁因素,如尿潴留,呼吸道不通畅等,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后再行穿刺;血压要严格控制在160~140/90~80mm Hg;穿刺点应测量准确,避免损伤头皮、颅骨、硬膜血管,避开重要脑功能区;首次抽吸量不能过大,抽吸速度不能过快,避免过度负压吸引。血肿液化剂的选择,我们应用尿激酶,因动物实验表明,动物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0.4kat/kg不引起不良反应,所以脑内血肿及脑室内使用尿激酶是安全有效的[8]。如果抽吸血肿后有新鲜出血,可用1~2mg肾上腺素+生理盐水500ml,反复冲洗引流,直到出血停止,6~8h后再行血肿腔内尿激酶液化治疗。

      由于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手术治疗仅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术后对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糖,防治心肺肾、胃肠道等脏器合并症及功能衰竭,对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赵亚伟,杨卫山,何伯勇,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1):72.

      [2] 李良民,李念金.立体定向治疗脑内血肿68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3):330.

      [3] 马廉亭.微侵袭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88~190.

      [4] 汪海关,戴荣权,周剑锋,等,高血压脑出血规范化外科治疗的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6):658.

      [5] 王忠诚主编.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3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4~871.

      [6] 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60.

      [7] 单宝昌.高血压壳核出血超早期微创清除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108.

      [8] 朱 毅,夏景顺,赵忠泽,等.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深部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2:109.

     

    ↑上一篇: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下一篇:硬脑膜修复材料的临床应用现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