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震荡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2-26  浏览次数:721次

      作者:马厚志,童永斌,毕运华,李德,何吉福  作者单位:云南 大理,解放军60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震荡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采用镇痛、镇静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中药“健脑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种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震荡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脑震荡;中西医结合治疗

      脑震荡是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多采用对症处理,疗效往往不够理想。2005年3月~2009年3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震荡8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住院的脑震荡患者158例,其中男112例,女46例。年龄6~78岁,平均41.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95例,打击伤36例,跌伤18例,其他9例。伤情情况:伤后有短暂意识障碍151例,头痛头晕158例,伴恶心呕吐142例,近事遗忘59例,精神紧张、焦虑114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或MRI扫描,排除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15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对照组7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伤情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0%甘露醇125ml,1/12h,快速静滴,口服盐酸吡硫醇、复合维生素B片,谷维素以及镇痛、镇静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自拟专方中药“健脑灵”。处方如下:当归10g,川芎15g,红花10g,白芷12g,细幸6g,玄参15g,甘草6g,头痛甚者加全蝎,心烦失眠者加夜交腾。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头痛、头昏消失,精神状态正常,饮食及睡眠正常。(2)有效:头痛头晕减轻,饮食及睡眠改善。(3)无效:治疗后伤情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60例(37.9%),有效67例(42.4%),无效31例(19.6%),总有效率80.3%。治疗组治愈119例(75.5%),有效27例(17%),无效12例(7.5%),总有效率92.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 论

      脑震荡属于轻型脑损伤,格拉斯昏迷评分(GCS)13~15分。临床表现主要为头部损伤后的短暂意识障碍,醒后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对近事不能记忆等。脑震荡治疗多采用对症等处理,疗效不甚满意,部分病人由于疗程长,往往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脑震荡属中医“血瘀、抑症”范畴,是由伤后瞬间脑血流的改变引起气滞血瘀所致,而中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病因机制为头部外伤后,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蒙蔽清阳,清窍不利。脑震荡后期多虚实相兼,如损伤日久,气血瘀滞导致脏腑虚损。治则以安神定志,改善血瘀气滞,改善微循环。近来研究发现[1-2],遭受暴力部位神经元有线粒体肿胀和轴突的损伤。微循环障碍、微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中医瘀症的本质[3]。动物实验也证实[4-5]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颅脑损伤可减轻微血管栓塞,防止微血栓形成,减轻间质及细胞水肿,改善脑外伤后脑微血管的构筑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从而改善脑的微循环,促进脑软化灶的吸收,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损伤。中药“健脑灵”方中,当归长于补血活血,具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当归还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纠正脑血液循环系统状态、减轻脑水肿和加速脑组织恢复及代偿能力。司力等[6]证实,牛膝主要成分ABS可抑制血瘀挫伤型大鼠血小板的粘稠度和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本方佐以牛膝通血脉,配桃仁、红花、川芎增强行气活血祛瘀之功,白芍与甘草同用,能治中枢性和末梢性肌痉挛及痉挛引起的疼痛[7]。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益气补血,活血祛瘀之功。中药“健脑灵”治疗脑震荡能改善脑的循环,增加脑的血流灌注,保护脑组织,有效的阻断脑的继发性损害,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均有确切的疗效。此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以求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75.

      [2] 刘怡佳,王新涛.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33-142.

      [3] 陈永斌,黄学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挫裂伤疗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1):99.

      [4] 张建新,李蓝芳,郝 娜.当归提取物对神经刺激所致的猪脑动脉反应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7,29(9):918.

      [5] 果春雨,金 梅.当归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对VEGF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4):408.

      [6] 司 力,黄世福,李 涛.牛膝总苷对急性血瘀损伤大鼠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影响[J].中药临床杂志,2007,19(4):358.

      [7] 徐秀梅,李 绚,郭章华,等.中医对脑外伤重症患者后遗症期的调理[J].中医药学学报,2008,36(1):36.

     

    ↑上一篇:颅内多发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生存素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株MMP-2及TIMP-2表达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