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钛网数字化成形修补颅骨缺损2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1-12  浏览次数:795次

      作者:孟兵,陈健,李仕卓,蔡树雄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石排医院神经外科,广东东莞 523330;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医院外科,广东东莞 523050

      【关键词】 数字化成形 钛网 修补 颅骨缺损

      因创伤及手术等造成颅骨缺损,为达到外形和功能的理想康复,需要行颅骨缺损修补术。颅骨缺损如何得到更加个性化的修复是颅骨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方向。本院2006年以来采用二维钛网数字化成形技术修补颅骨缺损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对25例颅骨缺损患者施行二维钛网数字化成形修补颅骨缺损,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7~56岁,平均32岁,全部病例均为颅脑损伤手术后遗留颅骨缺损所致,缺损部位:额颞部12例,额颞顶部8例,颞顶部3例,额顶部2例;双侧缺损5例,单侧缺损20例。缺损面积8 cm×10 cm~14 cm×16 cm(平均10 cm×14 cm)。修补时间:第一次手术后3~6个月20例,7~12个月2例,2年2例,6年1例。

      2.钛网制作 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层厚2 mm,经计算机整合CT数据,对颅骨缺损的部位进行三维成像,将数据传至数字化颅骨修复体制造公司,然后使用无模多点成形技术对二维钛网进行塑形,由数控铣床直接对钛网进行无模压制[1],将成形钛网根据缺损大小裁剪成超出骨缘0.5~1 cm,经表面处理后送手术室消毒备用。

      3.手术方法 采取全身麻醉,手术沿原切口入路切开头皮,前额或眉弓处颅骨缺损时一般采用双侧发际内额部冠状切口,分离颞肌与硬脑膜间隙,小心剥离避免切开硬膜层,以免造成脑脊液漏,翻起皮肌瓣,暴露缺损区骨缘,取已塑形好的颅骨修复体,根据术中实际情况适当裁剪边缘,而对其曲度不再进行手工敲制,尝试贴合骨窗,达到与骨缘紧密贴合,然后用钛钉固定缺损边缘,根据缺损大小使用3~6枚钛钉固定,皮瓣下置一引流管。手术时间1.5~2.5 h(平均1.8 h)。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治疗,24 h后拔除引流管,术后7~9 d拆线。

      4.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均无感染,无皮下积液;钛网固定牢固,无浮动;头部正面观察对称适中,侧面观察曲度适合,无不规则凹陷等情况,医师及患者对塑形的美学效果满意率达到100%。住院时间8~15天,平均11.5天,术后随访3~20个月,远期效果满意。

      讨论

      1.创伤性颅骨缺损大都因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所致,部分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透伤所致。为了恢复颅腔的密闭性,保持生理性颅内压稳定,减轻颅骨缺损综合征。对颅骨缺损直径在3 cm以上,无肌肉覆盖,无禁忌证者都应行颅骨修补。颅骨缺损目前公认的手术指征为[2]:①颅骨缺损直径大于3 cm者;②缺损部位有碍美观;③引起长期头昏、头痛等症状难以缓解者;④脑膜脑瘢痕形成伴发癫痫者;⑤严重精神负担影响工作与生活者。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3]:①塑形和固定简便;②组织反应小、无毒性;③化学性质稳定,在组织内不被腐蚀、吸收、老化;④能透过X线;⑤不传热、不导电;⑥质地轻,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常见的颅骨缺损修复方法有两大类:一是自体骨修复,主要指颅骨外板、髂骨和肋骨等,但自体骨修复操作比较复杂并对供区骨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自体骨修补后的溶骨现象也是自体骨修复难以克服的痼疾。二是人工材料的重建,主要有有机玻璃板、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硅橡胶板、高分子纤维增强材料和双醋酚丙烯酸酯类微孔可塑性人工颅骨,这些修补材料多存在组织相容性差、易感染、易形成皮瓣下积液等缺点[4]。钛网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组织相容性好,植入人体后,成纤维细胞可以长入钛网的微孔,使钛网与组织融为一体,且有钙化和骨化趋势,是较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5]。传统钛网颅骨修补采用手工塑形,由于颅骨缺损区大小、形状各不相同,而且术前或术中进行传统模具和手工制作往往与缺损区不十分匹配,特别是塑形的钛板修复体与原缺损区的生理曲度不符,颅骨成形后左右对称性较差,不能完全符合生理要求,影响修复后的美观。在传统的手术方法下这两大类修复方法均难达到解剖学意义上的完美。

      3.采用头部CT薄层精扫后三维重建技术能立体、详尽和精确地显示颅骨缺损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由于三维重建再现畸形或病体模型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精度,从而可以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治疗计划,同样可以将颅骨缺损的三维重建数据化,并编改为被快速成形机所接受的格式,进而预制出个性化的植入体,使颅骨修补达到了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形,特别是使前额、眶上缘、颞窝处颅骨缺损达到满意的整形效果[2,6],患者的自我感觉和自信心,安全感明显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增强,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采用钛网数字化成形修补颅骨缺损技术,由于钛网无需术中成形及裁剪,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由于手术操作比较简便,手术创伤减少,创面暴露时间亦相应减少,使得患者术后发生积液及感染机会大大减少,术后恢复期缩短,患者可以较快的恢复工作,融入社会;由于术中使用钛钉的数量也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因此采用数字化塑形技术后在整体费用方面较传统方法并无明显升高,部分病人还略有下降;由于术中使用高强度二维钛网,强度提高60%,无回弹、变形,术后保护更可靠,解决了三维金属钛网易塑形但强度不够的缺陷,且术后对CT、核磁共振等检查无大影响,因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永川,索 新. 颅骨修复体数字化塑形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5,21(4):252-253.

      [2]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7.

      [3]邓景阳,曹国彬,陆永建.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及评价[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12(4):1268-1270.

      [4]姚祥林,宋晓东. 三维成像无模多点钛网成形颅骨修补40例报告[J]. 创伤外科杂志,2005,7(4):286.

      [5]Jin GL,Zhang YL,Yu XB. Clinic application of the titanium alloy prostheses in defect of skull[J].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1999,15:472-473.

      [6]傅昌海,孙坚钧,傅俊成.钛金属板I期修补开放性颅脑伤所致颅骨缺损的探讨[J]. 浙江临床医学,2000,2(6):367.

    ↑上一篇:开放性颅脑损伤早期应用高压氧预防晚期癫痫疗效观察
    ↓下一篇:翼点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附20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