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542例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09  浏览次数:684次

      作者:王宏伟,田鹏,秦建武,蔺瑞卿  作者单位:河南偃师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偃师 471900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不同方法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13年来三个不同阶段采用小骨窗、微创穿刺、微创穿刺加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等方法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第一阶段病死率为17.7%,第二阶段病死率为17.4%,第三阶段病死率为10%。结论 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自发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 基底节脑出血;自发性;治疗分析

      自199604我院CT投入使用后,我院自发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逐步开展,主要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第一阶段)。199907引进微创穿刺技术后,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主要采用微创穿刺技术(第二阶段)。200606以后,逐步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小骨窗、微创穿刺、血肿清除加去大骨瓣减压、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等(第三阶段)。共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54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双侧瞳孔散大患者不计入内)。各阶段一般资料分析(例)

      1.2 治疗方法 第一阶段主要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肉眼下操作,一般采用耳廓上纵行直切口,骨窗直径3~4 cm ,颞中回入路。第二阶段主要采用YL1型穿刺针,微创穿刺抽吸部分血肿,残余血肿采用尿激酶间断液化分次排出。第三阶段,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微创穿刺、小骨窗、血肿清除加去大骨瓣减压,先微创穿刺后再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第三阶段的开颅血肿清除主要在显微镜下操作。

      2 结果

      2.1 病死率 第一阶段死亡17例,占17.7%,第二阶段死亡41例,占17.4%,第三阶段死亡21例,占10%。

      2.2 术后再出血率 第一阶段术后再出血11例,占11.5%,第二阶段术后再出血42例,占17.8%,第三阶段术后再出血12例,占5.7%。

      2.3 单侧瞳孔散大患者 第一阶段死亡7例,病死率43.7%。第二阶段死亡21例,病死率61.8%。第三阶段死亡11例,病死率28.9%。

      3 讨论

      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是脑出血中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占脑出血的70%以上[1]。基底节区30 ml以上的血肿往往需手术治疗,内外科已达成一致。手术方法有多种,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者的习惯、经验、硬件设施等不同,各个医院手术方式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单一一种十全十美的手术方式来治疗脑出血病人。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2]。

      本人通过13年来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有如下体会:(1)采用YL1型“微创穿刺”针分次清除血肿的方法,可以治疗80%以上的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一般在发病6 h后进行,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和高龄、体弱患者。(2)对于发病急、血肿量大、昏迷较深,有可能迅速形成脑疝者以开颅手术为主,不要试图单一采用“微创穿刺”的治疗办法,否则,往往会发生病情一度好转,但又因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病情再次加重,医生和病人家属对再次开颅手术已没有了信心,从而错过最佳手术时机。(3)对于已经形成脑疝的病人,果断采取开颅手术的方法,或采用先行“微创穿刺”抽吸部分血肿迅速减压,然后行开颅手术。(4)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一般清除的较彻底,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止血效果好,往往能发现原发出血病灶并切除,避免了术后或后期的再出血。但应注意镜下操作的技巧,尽量利用脑的沟或裂,脑压高时可以脑皮层造瘘,不可仅靠牵拉脑组织暴露。(5)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是常用的手术入路,经侧裂或颞中回前部皮层造瘘入路常常能清除大部分血肿,并常能发现出血的部位。

      【参考文献】

      [1] 韩雄. 脑卒中诊断与治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214.

      [2] 汪海关,戴荣权,周剑锋,等. 高血压脑出血规范化外科治疗的探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658.

     

     

    ↑上一篇:重型颅脑损伤78例救治体会
    ↓下一篇:腹腔端外引流术治疗VP分流术后颅内感染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