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脑部神经胶质瘤的常见类型及MRI表现

    发表时间:2012-02-29  浏览次数:1051次

      作者:郗金锁  作者单位:平定县人民医院,山西 平定

      【摘要】 目的:根据MRI表现最大程度明确脑部神经胶质瘤的类型,为临床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方法: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部神经胶质瘤的患者,均行T1WI、T2WI、水抑制成像(FLAIR)序列和增强(Gd-DTPA)扫描。 结果:脑部神经胶质瘤的常见类型有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室管膜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各型均有其好发部位及MRI特点。结论:MRI是诊断脑部神经胶质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神经胶质瘤 类型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瘤,占全部脑肿瘤的35%~40%,由成胶质细胞衍化而来[1]。在成年人多发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见于幕下。

      1 材料与方法

      经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部神经胶质瘤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岁~76岁,平均年龄42岁。检查使用西门子Magnetom c! 0.35T永磁型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30个患者均行T1WI(矢状位)、T1WI(轴位)、T2WI(轴位)、水抑制成像(轴位)和对比增强检查(Gd—DTPA)。

      2 结果

      2.1 分型 本组病例中脑部神经胶质瘤常见类型有四种,其中星行细胞瘤15例,占50%,少枝胶质瘤5例,占16.7%,室管膜瘤4例,占13.3%,髓母细胞瘤6例,占20%。

      2.2 MRI表现

      2.2.1 星形细胞瘤MRI表现 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半球,以额叶、颞叶最多见。恶性度低的胶质瘤T1像呈低信号,T2像高信号,信号较均匀,边缘清楚;肿瘤囊变者,囊内容物呈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约有1/3~1/4的良性胶质瘤无强化。恶性度高的胶质瘤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或呈混杂信号[2]。

      2.2.2 少枝胶质瘤MRI表现 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内。T1像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具有少枝胶质瘤特征性的条带状、斑片状钙化,在T1像呈低信号;T2像高信号,信号不均匀。

      间变性(恶性)少枝胶质瘤在MRI上表现为T1加权像为等、低信号,T2加权像为不均匀的高信号,少枝胶质瘤所见到的特征性钙化呈长T1、短T2黑色低信号。瘤周水肿较重,水肿带与肿瘤组织之间边界不清,常有明显占位征象。注射GDDTPA后扫描多呈轻至中等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2.2.3 室管膜细胞瘤MRI表现 室管膜细胞瘤以儿童多见,绝大多数位于脑室内,少数在脑组织内。在MRI上可分为实质性部分和囊性部分,发生于脑实质内的肿瘤囊变发生率较高,脑室内者以实质性为多。肿瘤的实质部分与脑白质相比较,T1像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边缘不清;在T2像上呈明显高信号,边缘清楚。

      2.2.4 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 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四脑室上部小脑蚓部,肿瘤在T1像上呈低信号,T2像呈不甚均匀高信号;瘤内发生坏死、囊变、出血、钙化以及出现病灶周围水肿时,分别可出现相应的信号变化。注射GDDTPA增强后,可见肿瘤实质部分呈均匀异常强化,少数也可见显示为片状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2]。

      3 讨论

      脑部神经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常见,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半球,以额叶、颞叶最多见,约占50%。星形细胞瘤临床上常需与脑血管意外、脑脓肿、脑转移瘤、脑寄生虫病鉴别。水肿明显表示肿瘤生长速度快,增强扫描,肿瘤强化越明显恶性度越高。瘤周水肿明显时,根据瘤周水肿程度、增强扫描的强化可鉴别肿瘤的良、恶性程度。瘤内有出血及坏死者,肿瘤趋向恶性;少枝胶质瘤占16.7%,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内,其中少枝胶质细胞瘤低度恶性,呈浸润性生长,但生长速度较慢,其周围水肿与肿瘤相区别,注药后,对比增强不明显;间变性(恶性)少枝胶质瘤病程短,进展快,其瘤周水肿较重,水肿带与肿瘤组织之间边界不清,常有明显的占位征象,注射GDDTPA后扫描多呈轻至中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室管膜瘤占13.3%,以儿童多见,绝大多数位于脑室内,少数在脑组织内,60%在幕下,绝大部分位于第四脑室。可从MRI表现上根据瘤灶起源及信号特点与髓母细胞瘤、脑膜瘤、第三脑室胶样囊肿、脉络丛乳头状瘤相鉴别;髓母细胞瘤占20%,好发于四脑室上部小脑蚓部,对髓母细胞瘤的转移,MRI能较好的显示,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注射造影剂后可显示条状或结节状的脑内外转移灶的强化。其肿瘤生长速度极为迅速,并可随脑脊液播散,一般向椎管内播散,亦可至脑底或脑表面,个别有脑外转移。

      脑部胶质瘤的影像诊断虽有多种方法,但MRI能多方位、不同参数成像、组织分辨率高、无骨质伪影,能清楚地显示解剖结构,反映肿瘤部位和形态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2005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19136.

      [2] 徐梓榕,尹梅祥,梁显球,等.2004磁共振临床应用[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430.

    ↑上一篇:小骨窗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
    ↓下一篇: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2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