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2-05-09  浏览次数:736次

      作者:邹钦,阳小生,邹云龙,吴小兵,阳文任  作者单位: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外科,湖南 衡阳 421002

      【摘要】回顾性总结67例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IA)的临床表现,CT和MRI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认为小儿DIA的致残率、死亡率高,而早期诊断、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关键词】 颅脑损伤,轴索损伤,儿童

      我科从1999年6月~2008年10月共收治67例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2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8.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4例,高处坠落伤13例,打击伤5例,摔伤15例。

      2 临床表现 入院时GCS评分:3~5分21例,6~8分36例,9~12分10例。本组病人伤后均有原发性昏迷,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光反射消失19例,双侧瞳孔散大固定5例,去大脑强直状态4例,出现呼吸异常21例,收缩压低于90mmHg 25例,出现呕吐56例。

      3 CT或MRI检查 67例均行急诊头部CT平扫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11 例。其余均有点状出血或小血肿,灰白交界区出血31例,胼胝体出血8例,脑室出血9例,脑干区出血3例。22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底骨折15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18例,28例有脑室系统﹑基底池﹑外侧裂池受压或变小。15例CT复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超过30ml,中线结构明显移位。11例早期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而头颅MRI检查发现散在的混杂信号。

      4 治疗 患儿入院后即送入ICU监护,20例行手术治疗,单侧去骨瓣减压或颅内血肿清除术。47例采取非手术治疗,治疗措施包括:(1)积极维持生命体征,使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配合早期机械通气;(2)积极控制颅内压,保证脑灌注压,改善脑微循环;(3)早期使用高压氧辅助治疗;(4)监测电解质、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5 结果 根据GOS评分:治愈35例(52.3%),中残13例(19.4%),重残10例(14.9%),植物生存2例(2.9%),死亡7例(10.5%),其中3例死于肺部感染,4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讨 论

      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有旋转加速度及角速度外力,脑内剪应力形成,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小时;(2)头颅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但临床症状重;(3)CT或MRI发现皮髓质交界处﹑神经核及髓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室﹑脑干或小脑等部位出血灶直径<2cm,中线结构基本居中,或非出血性损伤,或有弥漫性肿胀改变;(4)无颅脑明确结构异常的创伤后持续植物状态[1]。

      本组67例入院后均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积极纠正低血压后,2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4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措施包括:(1)维持生命体征。小儿全身血容量少,而头部血容量在全身中所占的比例大,易产生贫血和失血性休克,故尽早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保持脑灌注压,改善脑微循环。(2)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小儿外伤后多伴有呕吐,易产生误吸,形成低氧血症,导致脑组织的氧含量偏低,加重脑水肿,加快脑疝形成。本组患者入院后其中45例早期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采取间歇性通气(IPPV),若存在人机对抗时,使用肌松药打断自主呼吸,使呼吸频率控制在13~20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维持在95%以上。(3)对昏迷程度重且高烧患者,早期使用亚低温(体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能明显改善轴索细胞骨架的异常,改善脑损伤的生理生化及代谢紊乱,抑制脑损伤后有害因素的生成与释放,防止继发性损害,有显著脑保护作用。同时亚低温可以降低基础代谢,减小脑耗氧量,减小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从而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2]。(4)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使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本组67例患者中53例采用高压氧治疗,HBO可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弥散量,使脑组织和脑脊液的氧含量增加,提高血氧浓度,消除脑水肿,阻断脑低氧脑水肿恶性循环。HBO使脑血流量减少的同时,却使椎动脉系统血流量增加,使网状激活系统和脑干处氧分压相对增加,从而刺激上行性网状系统的兴奋性,有利于改善觉醒状态,使昏迷患者苏醒[3]。(5)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早期由静脉营养过度为胃肠营养,积极预防并发症,使用脑神经营养药物以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贺晓声,章翔,易声禹.弥漫性轴索损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5):58-60.

      [2]Stone JR,Singleton RH,Povlishock JT.Intraaxonal neurofilanent compaction dose not evoke local axonal,swelling in all traumationally injured axons[J].Exp Neurol,2001,172(2):320-331.

      [3]孙传顺.早期高压氧治疗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3,2(8):56-57.

    ↑上一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救治规范化治疗
    ↓下一篇:儿童外伤后脑梗死29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