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逐淤化痰汤对脑出血大鼠脑含水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6-04  浏览次数:601次

      作者:陆红 王桂敏 作者单位:锦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 探讨逐淤化痰汤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脑含水量及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逐淤化痰汤组、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用尾状核注射自体血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脑含水量及黄嘌呤氧化法检测SOD活性的变化。结果 在相同时间点逐淤化痰汤组脑含水量低于脑出血组,差异性显著(P<0.05或P<0.01);在相同时间点逐淤化痰汤组与出血组比较SOD活性增加,差异性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逐淤化痰汤可减轻出血后脑组织水肿,同时增加SOD活性。

      【关键词】 逐淤化痰汤 脑出血 脑含水量 SOD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研究表明,逐淤化痰汤(Zhuyuhuatan oral liquid)在脑出血恢复期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观点提出合理应用活血化淤药,宜早不宜迟[1],脑出血急性期应用逐淤化痰药物疗效更好[2],为脑出血急性期使用活血化淤中药提供了参考时间。本实验观察大鼠脑出血急性期应用逐淤化痰汤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mutase,SOD)活性的变化情况,为逐淤化痰汤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普通级SD大鼠,90只,体重250~300 g,3~4月龄,雌雄不限。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Y(辽)2003-0007]。

      1.1.2 药品和试剂 逐淤化痰汤(钩藤、生大黄各15 g,水蛭、三七、郁金各10 g,红参12 g,丹参20 g):锦州医药公司,取液250 mL按1:1浓度水煎,制成含生药1 g/mL悬混液,冰箱冷藏备用。SOD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1.3 主要实验仪器

      立体定位仪:美国STOELTING公司 微量进样器:上海安亨微量进样器厂。

      1.2 实验方法

      1.2.1 分组及给药 随机分为假手术、脑出血组、逐淤化痰汤组,每组30只;按术后1、2、3、5、7 d,5个时间点各6只。造模后6 h开始灌喂给药,用量为每次1 g/kg,2次/日(相当于70 kg人相同体表面积用量的3倍)。脑出血组造模后灌喂等量生理盐水,2次/日。假手术组:除不注血外,其余条件同脑出血组。

      1.2.2 制备脑出血模型 参照Xue[3]方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定位大鼠右侧尾状核(前囟后0.2 mm,矢状缝向右旁开3.0 mm,深度6.0 mm);在立体定位仪引导下向尾状核注入自体尾血50 μL;以25 μL/min速度2 min内注入50 μL血液;留针10 min。假手术组除不注血外,余操作同脑出血组。

      1.2.3 指标测定 取各时间点动物各6只处死后迅速取脑,去除皮质表面的软脑膜和凝血块,取血肿旁相同位置脑组织进行脑含水量及SOD的测定。

      1.2.3.1 脑含水量检测 取血肿旁相同位置脑组织精确称量湿重后放入电热恒温箱内80 ℃烘烤 48 h,至恒重后称取干重(两次干重之差<0.2)。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脑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

      1.2.3.2 脑组织匀浆SOD的测定 取血肿旁相同位置脑组织称重,用生理盐水作匀浆介质,按1 g:10 mL比例在冰水溶液中用匀浆机充分匀浆,以4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上清液,制成10%的脑组织匀浆,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

      1.2.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实验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均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假手术组脑含水量无明显变化,低于出血对照组和逐淤化痰汤组(P<0.01或 P<0.05);而出血组和逐淤化痰汤组脑含水量24 h开始升高,第3天达高峰;且逐淤化痰汤组脑含水量低于出血组(P<0.05或P<0.01)。见表1。表1 逐淤化痰汤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注:与出血组比较*P<0.05;**P<0.01

      2.2 逐淤化痰汤对脑出血大鼠SOD的影响

      出血24 h后SOD含量逐渐减少,3 d达最低值,之后又逐渐增高。逐淤化痰汤组高于出血组(P<0.05或P<0.01)。见表2。表2 逐淤化痰汤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SOD含量的影响

      3 讨 论

      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脑水肿是一个重要因素。故防治脑水肿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的关键之一。脑出血后的脑水肿主要有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水肿。在循环的血液中凝血酶的含量微乎其微,而在凝固的血液中可测到大量凝血酶[4]。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凝血酶是是引起脑水肿的最重要物质。逐淤化痰汤含有水蛭,它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具有破血、逐淤、通经的功能,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主要成分水蛭素(hirdin)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5],实验中还发现水蛭可以促进脑出血后毛细血管的形成[6]。逐淤化痰汤能减轻脑水肿的机理可能在于此。

      脑出血后产生大量自由基是造成神经细胞损伤又一重要因素。自由基是指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基团或离子的总称,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烷氧自由基等[7]。SOD为体内主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可催化超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映,生成过氧化氢和氧,而超氧自由基又是其他自由基产生和增殖的关键步骤,SOD在清除自由基同时本身被消耗[8]。大脑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且大脑对氧的需求量极大,所以对自由基的损伤极为敏感。当脑细胞缺血、缺氧时,产生的自由基能作用于PUFA,从而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使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发生交联和氧化反应,使多糖分子聚合和解聚[9]。

      本实验显示:与ICH组比较逐淤化痰汤组相同时间点脑含水量显著减少(P<0.05 或P<0.01);而相同时间点SOD活性显著增加。研究表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高峰在3~5 d,这种高峰与临床上病情的继发性加重的过程一致[10],故认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是神经细胞性损伤的重要机制。

      综上所述,逐淤化痰汤作为中药制剂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具有减轻脑水肿,增加SOD活性的作用,为临床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活血化淤中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金生.中风病防治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240-241.

      [2] 李如奎,谭宏.活血化淤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9):513.

      [3] Xue M, Del BigioM R. Intracerebral in jection of autologous whole blood in rats: time course of inflammation and cell death[J].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0, 283: 230.

      [4] 王一芳,潭启富.凝血酶与出血性脑损伤[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9, 7(3):153-155.

      [5] 吕文海,王琦.中药水蛭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6):755-759.

      [6] 陈贵海,吴强,尹世杰,等.水蛭对脑出血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6):329-333.

      [7] 惠宏襄,赵小宁,金明,等.自由基与细胞凋亡[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6,23(1):12-16.

      [8] 卞留贯,张天锡.局灶脑缺血LPO、SOD后的变化[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3,13(3):262.

      [9] 陈铁琐.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进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0,1(1):1.

      [10] Brott T,Broderick J,Kothari R,et al. Early hemorrhage growth in patients with intrabral hemorrhage[J]. Stroke,1997,28(1):1-5.

    ↑上一篇: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普拉克索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效果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