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35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7-12  浏览次数:548次

      作者:刘宇辉 刘志 作者单位:422900 湖南新邵,新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期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9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1]。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出血 疗效

      氧自由基参与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引起继发性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其治疗脑出血已有研究报道[2],新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出血35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2006年1~11月在新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入选条件:(1)发病48 h以内;(2)年龄在75岁以下;(3)初次发病,脑出血前没有其他疾病引起的残疾。排除条件:(1)手术治疗者;(2)脑疝和深度昏迷;(3)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肺功能损害和严重精神疾病。

      1.2 一般资料 符合上述条件者共69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依达拉奉治疗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45~73岁,平均(61.2±6.7)岁;出血部位包括基底节区27例,额叶2例,颞叶4例,枕叶2例,出血量9~36 ml,平均(19.7±10.1)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7±7.4)分。对照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43~74岁,平均(60.5±7.1)岁;出血部位包括基底节区24例,额叶3例,颞叶6例,枕叶2例,出血量7~38 ml,平均(18.9±11.2)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1±7.0)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给予脱水、调控血压及血糖、脑细胞活化剂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依达拉奉注射剂30 mg稀释于生理盐水100 ml 后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天。两组患者均监测血尿常规、血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和心电图。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附件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进行首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治疗2周后进行第2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和疗效评定。疗效判断分为4级,基本痊愈: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余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数据应用SPSS 12.0软件包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注:△治疗前评分比较T=0.514,P=0.619;*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T=2.17,P=0.033;□两组临床疗效评定Z=2.16,P=0.03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查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均未提示有心、肝、肾功能损害,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两组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脑出血的病灶及其周围存在大量氧自由基。脑出血后由于血肿对周围脑组织以及微血管的压迫,使局部血流量很快降低,并随着脑水肿的不断发展,受损组织的血流量进一步下降,在中心破坏组织周围产生大范围的低灌注区,类似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半暗带”[4]。研究发现脑出血周围半暗带脑组织中,在低灌注或再灌注时,由于细胞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产生大量氧自由基[5]。另外,脑出血后损伤区发生明显炎症反应,浸润于病灶部位的多形核白细胞被激活,引起呼吸暴发也产生大量的超氧阴离子等氧自由基[6]。而且,在血肿内红细胞崩解释放出的铁离子或含铁丰富的脑组织催化下,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通过Haber-Weiss反应,产生对细胞毒性更强的羟基自由基[7]。这些氧自由基引发细胞膜损害,从而进一步引起继发性脑组织损伤、脑水肿加重、神经细胞坏死和进行性的缺血损害。因此清除这些自由基,有助于减轻继发性脑组织损伤。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能通过多个途径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其分子量小,具有亲脂基团,血脑屏障高,静脉给药之后可以清除大脑内的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作为自由基捕获剂,可抑制黄嘌呤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炎症介质白三烯的生成,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减少缺血半暗带发展成梗死,并抑制迟发性的神经元死亡,从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8]。

      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有明显效果,可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未见明显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说明依达拉奉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382.

      2 高飞,丁新生,张勇,等.实验性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9):629-632.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4 Dorsch NW.Haemorrhagic stroke.Intracerebral and subarachnoid he-amorrhage.Aust Fam Physician,1997,26:1145-1150.

      5 刘庆新,张苏明.急性脑出血继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191-194.

      6 MarsuoY,Kihara,IkedaM,et al.Role of neutrophils in radical production during iachemia and reperfusion of the rat brain effect of neurophil depletion on extracellular ascorbyl radical for mation.Cereb Blood Flow Metab,1995,15:941-947.

      7 Halliwell B.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Neurochern,1992,59:1609-1623.

      8 Tanka M.Pharmacological ang clinical profile of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as aneuroprotective agent,Nippon.Yakurigeku Zasshi,2002,119:301-308.

    ↑上一篇:首发周期性麻痹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关系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