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6-23  浏览次数:540次

      作者:张勇 闫春华  (巴彦淖尔市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关键词】 癌肿

      癌肿所致非转移性损害,病变并无癌肿细胞,临床征象多种多样,通常称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或癌肿性神经肌肉疾病,即由癌肿的远隔效应所引起的周围神经和肌肉的病变。现将我科1994年至2003年收治的10例患者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4年至2003年分别经CT、气管镜、胃镜、肠镜或活检证实确诊的10例恶性肿瘤(肺癌4例,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卵巢癌、直肠癌各1例)伴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9岁,平均58.5岁。本组患者均以周围神经和肌肉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在发现癌肿前1~24个月出现,无代谢疾病、恶性贫血、中毒、感染等引发周围神经和肌肉病变的因素。以周围神经病为主要表现4例,3例呈亚急性起病,1例呈慢性起病,表现为四肢不对称性无力,远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其中1例有明显的肢体萎缩,4例脑脊液细胞数为2×106~15×106/L,蛋白021~046g/L,未见肿瘤细胞,肌电图检查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以肌病为主要表现6例,其中表现为近端肌肉的疼痛、无力,肌酶增高,肌活检证实为多发性肌炎2例,另4例表现为肌无力综合征伴疼痛、无感觉障碍,肌电图检查重复电刺激肌肉动作电位的幅度明显增大。

      副肿瘤综合征无特殊治疗方法,本组予适量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以肌病为主要表现的6例,2例症状及体征有改善,其它病例均疗效差。

      2 讨论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由肿瘤引起,非肿瘤直接浸润或转移至神经系统所致。本组资料全部为40岁以上患者,以周围神经和肌肉病变为主要表现。经检查并确诊不同部位恶性肿瘤,且以肺癌居多。脑脊液细胞数和生化正常,未见肿瘤细胞;无其它引发周围神经和肌肉病变的因素,结合文献诊断副肿瘤综合征。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可能是免疫介导的(抗体或T细胞)拮抗肿瘤和神经系统共同抗原的一个交叉免疫反应,也可能与慢病毒感染、癌性毒素、电解质或激素代谢紊乱有关。目前有种假说是免疫介导异常。这种假说提出:在正常情况下,只局限于神经系统的抗原异常地在某种癌肿中表达,这种抗原可以是正常的或突变的,免疫系统能把这种肿瘤抗原作为外来抗原识别而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既作用于肿瘤,也作用于表达这种抗原的神经系统结构[1]。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GCC)蛋白既在胆碱能神经突触前膜也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表达。一些小细胞肺癌患者产生抗VGCC的免疫应答,其特点就是出现抗VGCC抗体[2]。为进一步明确副肿瘤综合征与恶性肿瘤的免疫相关性,国外进行了有关特异性抗体的研究,其中与小细胞肺癌有关系的抗-Hu抗体有一定的结果,临床上以周围神经为主要表现的副肿瘤患者如果血和(或)脑脊液中抗-Hu抗体阳性,明显提示合并小细胞肺癌[3]。

      目前国内对副肿瘤综合征诊断尚无金标准,如出现列下情况,可考虑副肿瘤综合征存在的可能:(1)中年以上患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且一般状况在短期内明显恶化。(2)体内发现肿瘤或与恶性肿瘤相关的抗体。(3)病变局部病理检查未见肿瘤转移的证据。(4)不能用其它疾病解释时。对于可疑副肿瘤综合征而在起病未发现癌肿的患者,要进行详尽的相关检查,以期发现癌肿,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王黎萍,吴承龙. 副癌神经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5):298

      [2] Jerome B. Posner 10 nost commonly asked question about

      paraeoplastic syndromes[J]. The Neurologist,1997,3(6):355

      [3] 李菁晶.副肿瘤综合征神经系统表现19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1,9(4):749.

    ↑上一篇: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疗效分析
    ↓下一篇:急性感染性膝状神经节炎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