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预防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0-07-29  浏览次数:547次

      作者:林海峰 陈湛愔 梁宇航 作者单位: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湛江 524037

      【摘要】 目的 探讨苦碟子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碟脉灵注射液40 ml加萄葡糖或生理盐水静滴,对照组予维脑路通0.6静脉滴注,均为每日1次,21 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及HAMD各因子分比较、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C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B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及HAMD各因子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在各因子的减分上明显好于对照组,尤以焦虑/躯体化、体质量、 迟滞、睡眠障碍、 绝望感明显。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抑郁及相关临床症状。

      【关键词】 苦碟子;缺血性脑卒中;抑郁

      苦碟子注射液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但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苦碟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2007年我科住院急性脑梗死并经颅脑CT证实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碟脉灵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部位、时间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C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入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CSS评分>8,HAMD评分>17分。排除既往精神异常、智能低下、癫痫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患者,排除完全性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酌予脱水剂、 脑细胞保护剂等治疗,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电解质紊乱、冠心病者予相应处理。苦碟子治疗组予碟脉灵(通化白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加生理盐水),对照组予维脑路通0.6静脉滴注,均为每天1次,给药时间均为21 d。

      1.3 观察指标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设计了碟脉灵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表,根据症状的程度,从功能正常至丧失依次评为0~6分。 疗效判定为治愈:恢复正常者;显著进步:缺损评分减少4分;进步:减少2~3分;无变化:减少1分或无减少者;恶化:病症好转后再加重。疗程结束时根据治疗前后评分值的减少,并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定。(2)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w,采用HAMD评定抑郁程度并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各因子比较,按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减分率>60%为显效,30%~60%为有效,<30%为无效;用MMSE评定认知功能,C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MBI评定日常社会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治疗组显效率(治愈+显著进步)为76.67%(46例),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进步)为93.3%(56例)。对照组显效率40%(24例),总有效率66.7%(40例),两组间差异极显著(均P<0.01)。表1 碟脉灵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略)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D、MMSE、CSS及MBI评分

      见表2。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MMSE、CSS、MBI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MMSE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MMSE、CSS、MBI评分(略)

      2.3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各因子分比较

      见表3。治疗组在各因子减分上明显好于对照组,尤以焦虑/躯体化、体质量、迟滞、睡眠障碍、绝望感为明显。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各因子分比较(略)

      3 讨 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0%~60%〔1〕。脑卒中后抑郁还常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2〕,针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观点不一。有学者认为脑卒中的性质、部位与抑郁的发生无明显关系,而病程、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抑郁的发生有非常显著的关系,即随着病程的延长,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抑郁情绪逐渐好转,反之亦然。目前更多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器质性抑郁,是病灶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导致这两种神经递质水平下降所致。Mayatry应用PET检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也发现其去甲肾上腺素和5-HT递质水平低下,5-HT水平的降低直接导致患者绝望、无助、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心、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郁症状态。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亦与腺苷减少和自由基的增加有关〔3〕。

      碟脉灵是以中药抱茎苦荬菜提取精制而成的纯天然药物注射剂,有效成份为腺苷和异黄酮〔4〕,对老年人记忆及抑郁情绪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抱茎苦荬菜提取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不但有抗脑缺血、缺氧,抗脑水肿,提高脑血液流变学和增加能量代谢作用,而且还有俘获自由基,改变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功能;②可使脑中的乙酰胆碱周转率上升,对老年记忆及抑郁情绪均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③通过增加大脑微循环,从而使5-HT自身合成增加;④抑郁症病人体液中存在氧自由基浓度升高,抱茎苦荬菜提取物通过消除患者体内异常增多的自由基起到对抑郁的治疗作用。

      长期以来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的治疗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传统的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剂,主要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但存在口干、便秘和心脏传导阻滞等副作用,使临床使用受到限制。其他抗抑郁药物也有一定的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而对躯体症状疗效较差。碟脉灵作为一种脑保护、抗抑郁药物在脑卒中的治疗上表现了其独特的疗效:①碟脉灵通过放松脑血管,增加大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缺氧状况使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因此碟脉灵已广泛用于脑卒中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也证明了这一点。②随着病程的延长,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使患者增加了自信,抑郁情绪逐渐好转。③增加腺苷和5-HT含量、消除自由基、乙酰胆碱周转率上升改善脑卒中导致的抑郁症状,并改善认知水平,提高应对危机的技能和水平,改善人际关系,在心理上找回自信,回归社会,最终达到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碟脉灵作为一个新型的脑卒中及卒中后抑郁治疗药物,具有一般抗抑郁药物不具有的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增加自信,改善抑郁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Bear DM.Hemispheric specialization and the neurology of emotion〔J〕.Arch Neurol,1983;40(4):195-202.

      2 House A,Dennis M,Warlow C,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impairment and mood disorder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stroke〔J〕.Psychol Med,1990;20(12):805-4.

      3 高 政,刘启贵,姜 潮.脑卒中后期抑郁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890-1.

      4 李 林,李惠荣.碟脉灵注射液对心及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J〕.国际心血管杂志,2000;2(4):349-52.

    ↑上一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多因素分析
    ↓下一篇:帕金森病的症状和体征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