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针刺加TDP照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8-20  浏览次数:697次

        作者:申军莲    作者单位:056400 河北省涉县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 TDP照射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它以颈、肩、臂、手等部位持续性隐痛或酸痛为主要表现。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针刺加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均为门诊患者,均经X线或 CT确诊。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2~67岁;病程1个月~12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9~72岁;病程10 d~15年。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针刺主穴:颈夹脊穴。配穴:患侧肩井、肩骨禺、天宗、曲池、臂、合谷、阿是穴等。依患者的病情取主穴、配穴各3~4穴,以上穴位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各穴位以酸麻胀感为佳,接通G 68051治疗仪,采用连续波,频率为100次/min,针后颈肩部加TDP照射,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休息3 d后,再行第二疗程。

        2.2  对照组  针刺治疗同治疗组,针后不加TDP照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体征阴性,恢复正常工作,6个月后随访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劳累后头颈部仍有轻度不适;有效: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未能完全缓解,仍需治疗;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35例(70.0%);显效11例(22.0%);有效4例(8.0%);无效0例。显愈率92.0%。治疗次数2~40次,平均15次。对照组痊愈12例(40.0%);显效6例(20.0%);有效11例(36.7%),无效1例(3.3%)。治疗次数3~35次,平均12.8次,1例无效者治疗3次。两组间治愈率、显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

        4  典型病例

        张某某,女,36岁,教师。2001年3月25日就诊。主诉:左颈、肩、臂及手疼痛2年,加重10 d。遇寒冷、阴雨天加重,伴头颈部活动受限。体检:头右转活动受限,左侧C4~C7棘突旁压痛,左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C6、C6~C7椎间隙变窄,C4~C7椎体前缘骨质增生。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用上述方法治疗8次,症状全部消失,体征阴性,恢复正常工作,随访1年未复发。

        5  讨论

        本病属中医学的痹证范畴。主要病机为邪气羁留,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颈椎病出现颈、项、肩、臂及手疼痛,一方面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椎骨椎体边缘骨赘形成、椎间孔缩小、椎体移位性损伤等骨质病变造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颈项部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水肿、痉挛、粘连而引起。故取颈段夹脊穴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邪止痛。配合适当的局部取穴,可以全面调整病邪所在经脉,使经气通畅,气血流通,则颈肩部疼痛症状自消。从西医角度讲,颈夹脊穴每穴都有从相应的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相应的动脉、静脉丛分布,刺激颈夹脊穴能直接刺激脊神经后支,调整其神经功能,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针刺加TDP照射,温经散寒作用力更强,有利于改善局部的新陈代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对局部刺激的耐受性,从而使局部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方法不仅经济易行,更重要的是见效快,作用持久,治愈率高,无明显的副作用,故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

    ↑上一篇:外伤性颈内动脉损伤迟发性反复鼻出血6例诊治体会
    ↓下一篇:游离组织移植在头颈肿瘤外科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