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平衡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11-06  浏览次数:789次

    作者:陈秀华,奎瑜,陈博来,林定坤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 510120

    【摘要】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平衡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牵引配合平衡针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6%。两组治愈率比较(P<0.01)。平均疗程治疗组为(10.66±3.12)d,对照组为(14.55±5.12)d,两组比较(P<0.05)。[结论]牵引配合平衡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佳,见效快。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平衡针; 颈椎牵引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的发病率最高,约占60%。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颈、肩、臂痛,可有放射痛、烧灼感、麻木等不适感,还可有少汗、怕冷、肿胀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自2005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牵引配合平衡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共91例,均来自我院传统疗法中心门诊及骨科住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龄25~58岁,平均39.5岁;对照组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29~66岁,平均42.8岁;病程3天~4个月,平均19天。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平衡针治疗配合颈牵引。(1)平衡针治疗:主穴:颈痛穴;定位:半握掌,第4、5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处(或八邪穴);操作方法:病人取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取1.5~2寸毫针,右手持针快速平刺进针1.5~2寸,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指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取穴原则:左右交叉取穴,即左病取右手颈痛穴,右病取左手颈痛穴。配穴:a.偏瘫穴(位于耳尖直上3cm处)。以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出现的针感为宜。b.腰痛穴向上星方向平刺(位于前额正中,人为地划一个“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以针刺滑车上神经或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每日针刺以上穴位1次,每次不留针,l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5d。 (2)牵引治疗:坐位颌枕带持续牵引,牵引的角度、重量根据患者的病情、颈椎X线片生理曲度改变进行选择,采用颈前屈10°~20°角,按病变在颈椎上段以小角度牵引,病变在下段以较大角度牵引的原则,结合病情适当调整牵引角度。牵引重量从3~5kg开始,逐增加至8~10kg,以病人着力感强,无明显不适感为宜,每次牵引25min。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牵引,方法同治疗组。

      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订[1],临床治愈:颈肩臂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颈肩臂痛减轻,功能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略)]

      3.3 两组获得临床治愈平均天数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获得临床治愈所需天数的比较(略)

      4 讨论

        颈椎病属于“骨痹“的范畴。多因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营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是一种积久而成的疾病。脾主运化、主四肢、主肌肉为后天之源;肾主骨、生髓、主纳气为先天之本。人到中、老年肾气渐衰而脾亦不健,故后天不足以补先天而致两脏俱虚,肾虚则骨不坚以致形成骨质增生,脾虚则肌不健,而致肌腱、肌肉支撑无力,渐成疾患。      颈椎牵引从生物力学分析,就是给脊柱加载(施加应力),使其发生应变(相对伸长),拉开椎体间的距离,以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根、脊髓和血管等受压,调整颈椎与周围神经、血管和肌肉间的关系。在临床上,牵引角度、重量及时间是影响疗效的三大要素,其中牵引角度在颈椎病的牵引疗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适当的牵引角度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牵引角度的选择必须参照影像学,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笔者认为前屈位牵引更易使着力点直接落在颈椎的中后柱或颈钩椎关节上,可使椎管和椎间也相对增大,从而使脊椎和神经根所处的有效间隙增大。因此,建议牵引时可按病变在颈椎上段以小角度牵引,病变在下段以较大角度牵引的原则,结合病情适当调整牵引角度。另外,牵引角度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对照颈椎X线片,一般颈曲度直的多采用直立或前倾角度牵引,曲度反向的为直立或后仰位角度牵引,而神经根型多采用颈前屈10°~20°角[2]。       “平衡针灸技术”的理论来源于祖国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的“神经调控学说”,其治疗定位在于人的大脑高级中枢指挥系统,病因定位在于人的大脑高级中枢的调控系统和心理适应系统[3]。创新的定位是中枢神经反应在周围神经学上的密码定位,3秒钟完成一个针刺过程,70%的病人3秒钟见效,50%的病人可一针治愈,临床涉及病种达到400种。主穴颈痛穴具有舒筋活血、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的功效,配穴偏瘫穴功能为益气壮肾、化痰祛风、醒脑开窍,可用于治疗对侧肢体的偏瘫、疼痛麻木等不适;腰痛穴向上星穴平刺则可治疗颈椎的病变。三穴相配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可达到相互协同,提高疗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彭宝滏,贾连顺,候树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1,22(1):14.

      [3]许峰,张毅,张金福,等.电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观察[J].现代康复,2001,5(4):6667.

    ↑上一篇:颈椎间孔阻滞合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4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