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1例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15次

    作者:令狐雪玲

     作者单位:运城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护理

      Nursing Experience of Debridement in 21 Patients with Encephalic Hematoma

      LINGHu Xueling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uncheng Medical School,Yuncheng,Shanxi 044000,China          Key words:Encephalic hematoma;Debridement;Nursing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常见的急危症,其发生率是脑血管病的20%,病死率高达24%~81%[1]。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主要有配套专科器械、血肿液化技术及临床治疗组成,整个治疗过程,患者仅有一次3 mm直径针道损伤,特别是血肿液化技术对血肿进行液化而非机械性破碎,治疗过程安全,清除多种颅内血肿的成功率100%,大大降低了致死率、致残率。2003年至2006年,我科对21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清除术,取得满意疗效,术后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56岁~82岁,均行微创清除术,术后存活19例,死亡2例,半年后随防,完全恢复生活能力6例,部分恢复生活能力9例,扶拐能力4例。

      1.2  方法    术者根据CT片,确定穿刺点,根据血肿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麻进针,根据血肿不同物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术后根据病情复查CT。

      2  术后护理

      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1例患者术后均进入ICU病房,观察、监测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瞳孔的大小,对光的反射,肢体活动的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再出血、脑疝先兆症状,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压突然升高,致脑血管灌注量增加,易发生再出血[2],控制高血压是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关键措施,护士在护理整个过程,动作要轻柔,避免医源性过度刺激和连续过度护理操作,以免造成血压波动。

      2.2  血肿腔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患者均置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袋,引流袋宜低于头部15 cm~20 cm并固定,在护理过程中须注意:保持患者头部相对固定,以防止引流管拔出脱落,同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穿刺部位更换无菌敷料1次/d,每日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无菌操作;患者外出检查时,先夹管以防引流液返流入颅内;保持穿刺处敷料干燥无污染,每日在穿刺皮肤口滴少许酒精,预防感染。

      2.3  保持正确的体位及大便通畅

      保持患者正常的卧位和大便通畅是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又一重要措施,当大幅度翻动体位,会造成脑组织移位,过度牵拉血管,撕裂而导致再出血,因此给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头部尽量避免转动,血压稳定者可抬高床头30°,尽量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另外,应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缓泻剂。

      3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1  肺部感染

      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抵抗力差,呼吸道分泌物坠积于肺底,极易发生感染,因此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应鼓励清醒者咳嗽排痰,一般采用翻、拍、吸的方法。翻:翻身1次/2 h,更换体位。拍:每次翻身后,注意拍背,震动痰液使其排出。吸: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脑组织供氧。对昏迷痰多者,给予吸痰、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切开,同时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2次/d,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

      3.2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常由应激性溃疡所致,使用H2受体阻滞剂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鼓励清醒患者尽早流质饮食,昏迷者应尽早鼻饲饮食,一旦出现呕血、黑便情况,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大便的性质、颜色、量,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3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由于脑出血的患者多是老年人,皮肤干燥多皱,组织萎缩,损伤修复能力差,长期受摩擦、潮湿刺激,极易发生褥疮,具体做法:定时翻身,1次/2 h,根据情况可缩短翻身时间;定时按摩,用活性药按摩,骨突隆起处及受压部位;定时擦洗,每天早晚擦洗全身,特别是受压处;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屑;应用气垫床。

      3.4  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由于颅内血肿患者一般年龄较大,血脂高,血流缓慢,同时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极易形成静脉血栓,护士应3 h~4 h进行肢体自动或被动活动一次,10 min/次~15 min/次,适当按摩四肢肌肉,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3.5  颅内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由于血肿清除术采取穿刺手术,它使颅内组织与外界相通,有造成颅内感染的可能,引起死亡。护理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针一般放置3 d~7 d;穿刺后应用有效抗生素;室内要湿式清扫,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照射。

      3.6  心理护理

      在护理上患者神志清醒,面对失语、偏瘫,生活不能自理,都会产生恐惧、绝望、烦躁等心理变化,要求护理人员多与患者、家属交谈,做好思想工作,针对患者的顾虑和关注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释、指导,认真做好每一次护理工作,防止患者情绪激动而引发再出血。

        总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郑慧玲.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2,4:7.

      [2]王智,奕文忠.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及引流术后血压增高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医科大学报,1996,28(5):397.

    ↑上一篇: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下一篇:颈部血管急性损伤的救治原则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