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氯胺酮对硬膜外阻滞穿破硬膜引起头痛的预防作用

    发表时间:2009-12-24  浏览次数:749次

        作者:李树贤   作者单位: 301800 天津,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麻醉科

     【摘要】  目的   探讨硬膜外注入氯胺酮对穿破硬膜引起头痛的预防作用。 方法  术中经硬膜外管注入氯胺酮0.2~0.5mg/kg,术后患者去枕平卧休息3天,随访5天。观察病人是否出现神志变化,是否头痛及头痛的VAS评分。 结果  24例患者术后5天内均无神志变化,22例病人术后无头痛,2例出现头痛,VAS分别为2.0、3.0。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降低硬膜外阻滞穿破硬膜引起的头痛的发生率及降低头痛程度。

        【关键词】  氯胺酮;硬膜外阻滞;头痛

        硬膜外穿刺、置管时容易穿破硬膜形成脑脊液瘘而导致头痛。氯胺酮可升高颅内压、脑脊液压和眼压,颅内压升高与脑血流增多有关,个别患者脑脊液压可高达60~80cmH2O[1]。本文探讨硬膜外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穿破硬膜后头痛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硬膜外穿刺时穿破硬膜的病例24例,年龄22~68岁,男10例,女14例,ASA   I~II。24例病人中,穿破硬膜后改间隙置入导管备用,改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的4例;6例穿破后在上一间隙置管备用后改为脊麻;其他病例改间隙继续行硬膜外麻醉。术中经硬外管注入氯胺酮0.2~0.5mg/kg(视病人体质而定),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3天,建议主管医师增加患者每日输入液体量至2500~3000ml(视患者情况而定),但不向患者说明可能会出现头痛。术后5天随访,询问并记录患者有无头痛及头痛的VAS评分。

        2  结果

        全组24例穿破硬膜的患者经硬膜外注入氯胺酮后,术中、术后均无神志变化,未出现精神症状。其中22例病人术后随访5天均无头痛发生,2例剖宫产病人术后第1天出现轻度头痛,VAS为2.0和3.0,均为轻度头痛,能够忍受,第3天头痛消失,头痛发生率为8.03%(低于资料显示的30%~76.5%)。说明小剂量氯胺酮注入硬膜外腔可有效防止头痛的发生率和降低头痛的程度。

        3  讨论

        硬膜穿破是硬膜外阻滞常见的意外和并发症,与操作和病人等因素有关,其中老年人穿破率比年轻人高2倍。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硬膜穿破除了会引起阻滞平面过高及全脊麻外,最常见的还是头痛,由于穿刺孔较大,穿破后头痛的发生率较高。头痛多在穿刺后6~72h出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硬膜外腔注入自体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有效率可达90%以上 [2] 。穿破硬膜后引起的头痛与脊麻后头痛原因一样,均为脑脊液的漏出导致的低颅压性头痛,而穿刺孔约需2周才能愈合。

        氯胺酮可升高颅内压、脑脊液压和眼压。可经静脉、肌肉、口服、鼻腔、直肠及硬膜外和鞘内等多种途径给药。可应用于椎管内镇痛治疗,用量多为10~30mg。氯胺酮的防腐剂有用三氯叔丁醇的,禁忌蛛网膜下腔注射,硬膜外腔注射也要慎重,因有可能误入蛛网膜下腔。以苄索氯铵为防腐剂的则可用于椎管内及鞘内注射[2]。

        本文利用氯胺酮升高颅内压和脑脊液压的作用,防止穿破硬膜后脑脊液漏出导致的低颅压,从而减少了头痛的发生率和减轻了头痛的程度,且方法简单易行。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86.

        2  庄心良.现代麻醉学(上、下册),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0-481,1104.

    ↑上一篇:颈部创伤的治疗体会
    ↓下一篇:颈椎病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及牵引手法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