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43次

    作者:黄少娅,罗秀娟,陈雪真 

    作者单位: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2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术前术后潜在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重视术后精神异常、呼吸道、泌尿系、关节及肌肉等并发症的防护措施,加强健康教育,规范功能锻炼和康复锻炼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术后潜在并发症的常规预防及护理。对比分析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关节脱位及肌肉萎缩,并作了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积极做好手术前后潜在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加强预防及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 重视病人潜在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加强并发症的防护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 并发症 护理

      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电解质紊乱、泌尿系统、关节脱位及肌肉萎缩,如没有早期预防及治疗,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从2004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术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积极实施潜在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和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34例,年龄65~106(79.33±15.26)岁,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型)术53例,全髋置换(混合型)术9例,入院前合并症有心脑血管疾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电解质紊乱1例、泌尿系感染5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67~94(73.25±13.38)岁,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型)术54例,全髋置换(混合型)术6例,入院前合并症有心脑血管疾病8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电解质紊乱2例、泌尿系感染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式、合并症和病情等情况分别经χ2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  本组对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

      2.1  低危险因素  患者对健康宣教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入,对手术或术后并发症有恐惧感为低危险因素17例。

      2.2  中危险因素  患者对术后功能锻炼及护理有依赖心理或不作行为,对疾病的不理解和治疗丧失信心,担心手术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为中危险因素22例。

      2.3  高危险因素  患者体质较差,入院前有合并症,高龄者伴不同程度老年性痴呆,对治疗护理目标不理解及不合作为高危险因素23例。

      3  护理干预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了解高龄患者心理活动的特殊性,根据职业、学历修养、性格的不同,针对老年人依赖心理强,担心疾病的治疗效果,由于疼痛、经济困难、连累亲人、医院环境等原因,使病人焦虑不安,头痛失眠、烦躁易怒、不思饮食、大小便不畅等,重者引起精神失常、肌肉痉挛、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因此,患者入院后应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其顾虑,介绍病房环境及住院须知,讲明手术的目的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手术前后应注意的问题,并用成功的手术事例激励病人,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3.1.2  并发症的防护  术前评估患者情况,制订积极护理措施。加强股四头肌收缩和肺功能及床上大小便的训练,加强伤肢牵引护理、预防褥疮,穿丁字形的防外旋鞋,防止患肢外旋。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症状,使其了解并发症的危害和积极做好预防的意义。对有合并症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及护理,对有情感、意识失常的患者,选择患者信任的护士执行治疗护理工作,经常与患者沟通,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需要,并由患者最信任的家属做陪护。

      3.1.3  术前准备  常规照胸片、心电图和血液生化检查,决定手术治疗后控制合并症;做好血型检查和交叉配血试验;给予营养支持、静脉补液和抗生素的应用;术晨备皮,缩短备皮与手术的间隔时间,减少术后伤口感染机会[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3.2  术中配合  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式可以有不同选择[2],首选是关节置换,对于体质较好,预期寿命长的患者则采用全髋置换。患者进入手术后给予安慰稳定情绪;保持输液、输血管道通畅;做好抢救用品的准备,密切观察呼吸情况,防止手术在骨髓内操作较多而引起脂肪栓塞于腹部血管。

      3.3  术后预防护理措施

      3.3.1  病情观察  1)术后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注意心肺功能变化,同时检测体内营养状况(血红蛋白、白蛋白及电解质)和血凝状态。2)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温度、活动、感觉情况,如局部出现红肿或患肢苍白、青紫、温度较健侧低考虑血液循环障碍,如患肢感觉麻木,活动无力提示有神经损伤。3)术后2~4d疼痛明显,使用患者自控式止痛泵(PCA)止痛,持续使用24~48h。4)对烦躁不安、谵妄情况较重者,给予镇静剂,如氟哌啶醇5mg肌注,为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坠床,可加床栏,禁忌约束四肢[3],以防激惹症状而进一步加重。5)密切观察患肢伤口渗血情况,引流管是否扭曲、阻塞,保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和颜色。

      3.3.2  基础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由于食欲欠佳,容易引起口腔溃疡、口腔炎、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应用凉水垫垫于骶尾部上,能减少与皮肤的磨擦力,能起到降温、散热、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克服了因气温升高、出汗磨擦等发生压疮的诱因。

      3.3.3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  1)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防止进食时发生误吸。2)鼓励患者坐起、叩背作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3.3.4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停留尿管3天后常规膀胱冲洗,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定时监测尿常规。

      3.3.5  营养支持  患者的饮食供给要根据机体特点,才更有利于骨折修复。骨折早期供给低脂、高维生素、高钠、高铁、清淡易消化食物;骨折后期,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的食物。

      3.3.6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功能锻炼的最有效措施,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正常人群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发生[4],而住院的老年性手术患者明显超过于正常人群,表现为恐惧、悲观、失望、烦躁、易怒、精神恍惚等,因此本组由患者信任的家属陪护,让患者有了安全感,再选派患者信任的护士担任治疗和护理工作,多抽出时间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降低患者精神失常的发生率。

      3.3.7  康复护理  1)术后当天晚可适当进行踝关节背曲被动运动,做踝关节及腓肠肌、股四头肌主动运动,促使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2)术后患肢外展30°中立位,患肢行皮牵引、穿丁字形鞋或用沙袋固定,做各项操作时,应将整个关节托起,不可单纯牵拉抬动患肢,防止屈髋、内收内旋位而出现关节脱位[5]。3)术后第1~3d可摇高床头30~60°,开始做踝关节主动伸曲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保持肌肉张力和髋漆关节被动运动,开始活动范围30°,膝部40°,以后逐渐增加。4)术后3~7d可摇高床头90°进行坐位练习,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髋关节疲劳,可坐于床边,双手后撑伸展髋关节,伸展屈髋肌,并由护士或家属挽扶下在病房内行走,逐渐增加行走距离。5)术后7~10d开始独自扶拐行走,主动屈髋屈膝和伸髋伸膝运动,腘绳肌和伤髋伸屈活动,不可拉阻过大和训练太强,防止人工股骨头脱位[6]。6)术后2周伤口愈合拆线,逐步增加关节运动幅度和行走距离。

     3.3.8  出院指导  术后6周内不要交叉双腿,3个月内每周电话随访1次,制订患者训练计划,如术肢出现异常疼痛、肿胀或挛缩畸形,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回院复查;不要卧手术侧及坐低沙发和矮椅子,坐椅时不要将身体前倾,不要坐在床上屈膝和弯腰拾地上的东西。6周后如有条件可游泳或进行水疗,不宜剧烈活动,如跑、跳和爬山等。

      3.3.9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精神异常、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脱位和肌肉委缩等并发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4  结果

      观察组由于重视术前评估,加强术前指导术中配合和术后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康复指导,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见表1。      从表1可见: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精神异常、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脱位和肌肉萎缩分别经χ2检验,P<0.05或P<0.01,说明术前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和认真评估,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并发症的防护,积极指导功能锻炼,对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有着较大意义。

      5  讨论 

      人工关节有骨水泥型和混合型两种假体类型。由于两种假体的固定方式、生物力学性能不同,骨水泥型人工关节,依靠假体与骨界面间的骨水泥的嵌合作用而固定假体,术后早期骨水泥凝固后即可发挥固定作用,早期稳定性好,可适当早期活动,而混合型假体依靠新生骨小梁向假体爬行生长而起到固定作用。因此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术后功能锻炼时间比混合型人工关节提前2~3天,而本组的功能训练程序是针对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重视术前全面评估和调整重要脏器功能和营养状况,术中严密配合和细致观察,术后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康复锻炼,积极做好出院指导和出院后随防、跟踪,进一步制订院外康复训练计划。因此积极做好评估和预防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略)

    【参考文献】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91

      [2] 王满宜,危杰.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新概念[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5-9    [3] 金奕,杨荣兰.肝移植患者术监护期间精神状态异常的观察与护理80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23

      [4] 陈梅,陈晓文.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出院后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683

      [5] 赵阳立,朱美云,王素珍.骨折临床护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224

      [6] 杨归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5:21

    ↑上一篇:综合序贯疗法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头痛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bFGF和TNFα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的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