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阳和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90例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95次

    作者:罗文中

    作者单位:412501 湖南炎陵,炎陵县沔渡中心卫生院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颈椎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由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所致邻近组织受累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韧带钙化等,临床表现以颈椎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头颈、四肢、上胸背、内脏症候群,统称颈椎病。属于中医“骨痹”范畴,目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笔者运用阳和葛根汤加减治疗本病,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诊断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均为2004年6月~2007年6月的门诊病例,均通过中医辨证,证属肾虚髓亏,阳虚寒凝型。其中男39例,女51例;年龄32~72(平均53岁)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5年);首发病例23例,反复发作病例67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颈、肩、上肢酸、胀、麻痛、或头痛、或胸闷等,X线征象,或CT成像等检查,并查血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等均正常,以排除类风湿关节炎、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脊髓肿瘤等。

        1.3  中医辨证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证属肾虚髓亏,阳虚寒凝,临床常见颈部疼痛,重着,屈伸不利,气候变化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2  治疗方法

        予阳和葛根汤加减,鹿角霜15g,麻黄3g,熟地15g,白芥子15g,葛根30g,桂枝10g,白芍10g,骨碎补20g,鸡血藤15g。加减:伴头晕、头痛者加天麻10g,双钩10g;伴上肢麻木,加豨莶草30g;伴颈部刺痛,固定,舌质紫暗者,加桃仁10g,红花10g;伴颈项或肩臂挛急痹痛,病程长,诸药不效者,加胆星15g,法夏10g,以化痰通络。15天为1个疗程,常规1~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疼痛减轻,活动功能好转;未愈:颈部疼痛及活动功能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经上述药物治疗1~3个疗程后,90例病人中治愈59例,好转23例,无效8例。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63岁,2006年3月26日就诊,反复颈部疼痛10年,伴头晕,头痛,颈部僵硬不舒,重着,不能支撑头部感,每逢天气变化时加剧,热敷时症状减轻,肩臂挛急痹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颈部X线示:颈椎退行性病变,中医诊断:颈痹,证属肾精亏损,阳虚寒凝,痰淤阻络,治以补肾填精,温阳散寒,化痰通络,佐以平肝息风,方以阳和葛根汤加减,麻黄6g,熟地15g,鹿角霜15g,白芥子15g,葛根30g,桂枝10g,白芍30g,骨碎补20g,鸡血藤30g,天麻10g,双钩10g,全虫5g,胆星10g,法夏10g,僵蚕10g,牛膝10g,黄芪3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2次,共300ml,分早晚2次服,1个疗程有效,继服上述方药加减治疗2个疗程临床治愈,随访1年未见发作。

        5  讨论[1~3]

        肾主骨,肝主筋;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滋养百骸,“则筋有缓急之病,骨有痿弱之病”,“督脉循行脊背,直贯头顶,为阳脉之海”,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再加上风寒湿等邪入侵,内外合邪,则发为颈椎病。其病位在颈椎,与肝、肾、督脉密切相关,风寒湿等邪为发病之诱因,由于其以虚损为病之本,外邪入侵为病之标,故治疗求效难,而易于复发。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原为治疗“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阴寒之证;葛根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共凑温肾阳,壮督脉,通经络之功。方中以鹿角霜,补肾壮阳,熟地补肾填精,骨碎补,补肾壮骨,鸡血藤补血通络,麻黄、桂枝、散寒祛风,白芥子祛风通络,麻黄配熟地通络而不发汗。上方配伍标本兼顾,通补相施,切中病机,故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证属肾虚髓亏,阳虚寒凝者,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4.

    2 张景岳.景岳全书精选.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128.

    3 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21.

    ↑上一篇:小儿颈椎间盘钙化症3例报告
    ↓下一篇: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