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硬结病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9-17  浏览次数:726次

      作者:刘荆荣,张群,纪晓雪,李江 作者单位:1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北 荆州 434001;2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鼻内镜;鼻硬结病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目前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症状缓解较慢,长期用药易产生毒副作用。我们自2002年1月-2006年10月采取鼻内镜下手术联合环丙沙星治疗肉芽肿期鼻硬结病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龄29~64岁,平均45.5岁。病程半年~6年,平均2.8年。均有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生素史。主要表现为渐进性鼻塞,多黏涕或黏脓涕,涕中带血或鼻腔干燥、结痂。最后鼻腔阻塞甚至畸形。在鼻前庭、鼻中隔、鼻甲及上唇等处均出现结节状肿物,表面血管扩张、质硬。10例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其中4例鼻窦正常;3例筛窦内可见局限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轮廓清楚,部分窦壁骨质破坏;3例表现为部分鼻窦非特异性黏膜增厚。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用浸有1%地卡因1∶1 000肾上腺素棉片收缩和麻醉鼻腔黏膜。再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鼻内镜直视下,切除鼻腔内结节状增生的肿物,适当切除部分中、下鼻甲。3例波及筛窦者行筛窦切除,彻底清除筛窦内肉芽肿;对于部分鼻窦非特异性黏膜增厚者,在手术切除鼻腔内增生的肉芽肿及肥大的鼻甲后,仅扩大病变鼻窦的窦口即可。术毕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取出物送病理检查。给予环丙沙星静脉滴注治疗1周,1周后改为口服。1个月后开始行鼻分泌物细菌培养,每周1次,待鼻分泌物细菌培养鼻硬结杆菌消失后再继续服药1周后停药。手术48 h后抽出鼻腔填塞物,每日清理鼻腔分泌物后用1%链霉素滴鼻治疗。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常规病理切片和组织化学染色,镜检见大量Mukulicz细胞成片或散在分布,浆细胞浸润,Russell小体,并可查出鼻硬结杆菌。均确诊为鼻硬结病(肉芽肿期)。10例患者治疗后均临床症状消失,细菌培养查出鼻硬结杆菌消失。手术创面约1个月完全愈合,鼻腔内可见少许瘢痕生成。10例患者平均用药时间为1.5月,鼻分泌物细菌培养鼻硬结杆菌消失。

      3 讨论

      鼻硬结病是一种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炎症,进展缓慢,常侵及呼吸道,称呼吸道硬结病,以鼻腔最常见,故称鼻硬结病,又叫呼吸道硬结病[1]。常发生于鼻前庭与皮肤交界部位,可向下、向后侵及多个部位,导致相应部位结构和功能损害,此病发展缓慢,属低度的传染病。本病的病理组织形态分3期:Ⅰ期为慢性卡他性炎症期,Ⅱ期为肉芽肿期,Ⅲ期为纤维化瘢痕期。但大多数患者属肉芽肿期[2]。对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鼻腔细胞学检查;鼻腔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镜技术: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但其费时及费用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方法前二者来确诊。

      抗感染治疗是鼻硬结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慢性卡他性炎症期,抗感染治疗尤其重要。在抗生素中,目前最常用的药物为链霉素、卡那霉素,但全身应用耳毒性和肾毒性较大。故采用局部滴用1%链霉素滴鼻剂,既能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又降低了耳、肾毒性。采用手术配合静脉或口服环丙沙星治疗鼻硬结病患者10例,取得较好疗效。环丙沙星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以口服,有较高的组织药物浓度,在巨噬细胞中浓缩,可进行较长疗程的用药,临床应用具有经济便利、服从性好等优点。Badia等[3]亦利用环丙沙星口服治愈1例鼻硬结病患者。而对于肉芽肿期的鼻硬结病患者因严重的鼻腔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仅用药物治疗很难使肉芽肿消失。且某些肉芽肿组织可造成鼻窦骨质的吸收和破坏,且易侵犯邻近的结构。故对于肉芽肿期鼻硬结病的患者,因肉芽增生、瘢痕闭锁、狭窄引起功能障碍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病变。病变局限于鼻腔者,鼻内镜下视野清晰、分辨率高,单纯鼻内镜下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可彻底清除增生的肉芽组织,术后恢复亦较好;病变殃及筛窦或上颌窦者,鼻内镜下尚需行筛窦开放和上颌窦内侧壁部分切除,尽量清除窦腔内病变组织。

      鼻内镜术后要清除术腔分泌物、增生的肉芽或黏膜水肿,继续应用药物治疗控制感染。1个月后开始一周一次并行分泌物培养,查出鼻硬结杆菌消失则停药。术后定期随访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 116-1 117.

      [2]杜玉晓,杨成章.呼吸道硬结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9):426-429.

      [3]Badia L, Lund VJ. A case of rhinoscleroma treated with ciprofloxacin[J]. J Laryngol Otol, 2001, 115(3): 220-222.

    ↑上一篇:电动鼻毛修剪器在鼻内镜术前备皮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侧块钢板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21例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